close

就連那些對於財富分配不均感到最不滿的人也會同意,能力強的人應該要獲得比較高的收入;就算最強硬派的資本主義者,也不會去捍衛依靠運氣而決定報酬的制度。但如果天份和運氣越來越難以區別,該怎麼辦?

已故的經濟學家羅森(Sherwin Rosen)提出了「不完美替代」的概念;例如,董事會願意花1億美元請來最優秀的執行長,而不是花1,000萬美元請來第二優秀的人選,因為他們相信,最優秀的執行長能為跨國企業帶來的益處,必定會超出他們多付出的9,000萬美元。

但要如何成為最優秀的執行長?這就得靠運氣了。當然,人生中很多事情都需要運氣,但現代市場的運作機制往往會自我應驗,愈受歡迎的只會更加受到歡迎。例如,在一項2008年的研究中,研究者刻意人為操控歌曲下載排行榜,將原本最不熱門的歌曲改標示為最熱門的歌曲,結果下載次數明顯大幅上升。

另一項研究則發現,勞動市場也有類似的情況。研究者投出1.2萬份假履歷,應徵3,000份基層行政、銷售與客服工作;申請同一個工作的履歷,背景、教育和經歷都十分相似,唯一的差別就是失業時間。結果發現,失業時間越長,獲得雇主回覆的機會就越低。

這樣的結果顯示,長期失業至少有一部分是出於自我應驗:因為雇主不願意去雇用其他企業主也不想雇用的人,就好比消費者通常會避開空蕩蕩的餐廳一樣。反之,一個在經濟大好時期畢業的人,通常很快就能找到工作,進而創造良性循環。

當然,運氣並不是影響勞動市場結果的最重要因素。之前的歌曲下載研究發現,真正的熱門歌曲就算被標示為最不熱門,但只要聽得人夠多,就能逐漸在排行榜上爬升。過去許多研究亦證明,教育、技能與薪資之間的相關性極高(當然,幸運和技能這兩項因素並不互斥)。此外,也有許多研究證明,成功的人會創造更多幸運;「最受歡迎」的名單會持續自我繁殖。不過,這樣的研究倒是點出了一個問題:技能不足還可以進修,但是你不可能要求失敗者回去學校,好讓自己變得幸運一點。

The Economis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