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展中國家到開發國家,從非洲到歐洲,畢業即失業的魔咒在年輕人中蔓延。目前全球15歲至24歲失業年輕人總數接近3億,幾乎相當於美國的總人口。

在青年失業問題困擾多國的今天,德國卻一枝獨秀:平均失業率5.4%,青年失業率維持在8%以下,在歐洲只有奧地利能望其項背(8.9%)相較之下,南歐鄰國哀鴻遍野:西班牙和希臘近一半青年失業,義大利和葡萄牙這個比例也高達三分之一。

德國如何奇蹟般地對青年失業症免疫?到德國取經的人發現一個秘訣——雙元制職業教育計劃。

德國青年失業率為歐洲最低。該結果與一項特別的 青年學徒制度」分不開。德國高中生畢業後可選擇不立刻讀大學,而是先去企業工作,實際體驗並從學徒做起。超過80%的學徒後來得到了長期聘用。德國政府今年六月發開始向外募集,吸引英國學生來彌補企業需求缺口。

根據該計劃,德國年輕人同時在學校學習職業理論和在企業接受職業培訓,而非先學習再工作。培訓責任由德國政府和企業雇主共同承擔,通常學生每周到職校12天,學習行業理論、經濟學、外語和其他社會科學課程,剩下的時間則在企業做學徒,領取約等於正式員工三分之一的工資。

雖然職業教育計劃並非德國獨創,但是“雙元制”在該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有別於普通職業教育,前者以在校學習技能為主,後者則強調企業和學校並重。該計劃最大的好處在於解決學生所學技能與勞動市場需求錯位的問題,學生能學以致用,避免與社會脫節。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大學文憑通常被認為遠比職業技能證書含金量高,職業學校更多是年輕人考不上大學後的一個備胎選擇;而在德國,職業學院畢業的學生社會地位並不低;相反,因為眼不高手不低,往往比碩士和博士畢業生更易找到工作。

最近,作為歐盟的老大哥,德國開始向水深火熱的南歐兄弟國輸出“德國模式”,解決當地迫在眉睫的青年失業問題。不過,德國模式不好全盤照搬,原因有二:

一、雙元制職業教育計劃離不開企業的支持,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撐,學徒崗位的數目最終由市場決定。德國是歐盟最大的經濟實體,且幸運地在歐債危機爆發前推行過就業和福利制度改革。而南歐正經歷捉襟見肘的艱難時期,企業能養得起多少學徒?

二、某種程度上,德國所面臨的問題和南歐國家恰恰相反:德國人口老齡化嚴重,移民人口相對較少,缺的正是掌握一技之長的年輕勞動力。去年,德國有3.3萬個學徒崗位空缺無人填補。而今年德國和西班牙簽署合作協議,由德國企業向西班牙年輕人提供5000個學徒崗位。表面上看是德國在幫助西班牙紓困,實際上是各取所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