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久前,我參加了一名首席執行長及其部分下屬的一場私人會議。在會議開始前,首席執行長轉向其中一位下屬說道:“那件事你幹得漂亮,搞得不錯,做得很好!”

這正是公認的正確表揚方式:要表揚一個人,就應該立即、明確而且公開地說出來。

我看著那個剛剛受到表揚的人,覺得他變得高大了一些。接著我又看看桌子邊的其他人,覺得他們全都變矮小了一些。

我經常見證過這種效應。如果有人告訴一位記者,他最新的那篇文章非常精采,這時候你仔細觀察在場其他記者的表情,就會發現:他們雖然假裝若無其事,甚至能附和幾句、說那篇文章寫得確實精彩,但嘴唇周圍有些皺起,就好像剛剛吸了一口檸檬——酸酸的

專家們對表揚的看法是錯誤的:永遠不應當眾表揚一個人。表揚是一種危險而有效的東西,對被表揚者有著巨大而積極的影響,但最好在私下裡做。

新的研究表明,表揚帶來的副作用甚至比我以為的還要糟糕。旁觀者不僅敵視受表揚人,而且他們馬上就會開始討厭那個提出表揚的人。他們嫉妒受表揚者,也憎恨提出表揚的人。

該研究報告來自埃萊娜•尚(Elaine Chan)和賈伊迪普•森古普塔(Jaideep Sengupta)——我最青睞的一條管理學觀點也是這兩人提出的。兩年前,他們證明,恭維話再多都不為過。即便我們知道這恭維並非發自肺腑,但我們仍甘之若飴,無論這些話有多大幫助。

現在,他們致力於研究恭維對無辜旁觀者的副作用。這份發表於《消費者研究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的研究報告描述了一場實驗。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讓數百位學生想像這樣一種場景:在一家服裝店裡,自己聽到店員誇讚另一位顧客看上去很漂亮。

研究人員首先問學生們,聽到這個以後的第一反應是什麽。然後又問他們,經過考慮以後的反應是什麽。學生們的本能反應全都是負面的,而經過考慮後(即適合公開說的)的反應則不太那麽激烈。然而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如下事實:那些學生與被恭維者的關係越近(比如他們在同一所大學上學),他們的嫉妒感就越強烈。

職場的情況顯然也是如此:如果你偶然聽到另一個部門的某位員工受到表揚,你會無所謂,但如果是坐在你身邊的同事受到你的老闆表揚,你就會酸溜溜的。

這意味著大多數經理人錯得離譜。他們受到的教導是,自己的一項關鍵工作就是在辦公室四處走動,表揚一下這個,再表揚一下那個。他們認為這種做法是正確的:慶祝一些人的成功,並激勵其他人更加努力。但實際上,他們製造了不滿,並招致極大怨恨。

同樣,所有受到“好”雇主青睞的管理方法——比如評選每周最佳員工、或在公司簡報中撰寫某名員工光輝事跡——全都弊大於利。

你可能會說,只要公開表揚能讓所有人更加努力,那麽傷害一些員工脆弱的自尊心無所謂。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答案是,這得看情況。

心理學家尼爾斯•範德芬(Niels Van de Ven)認為,有兩種形式的嫉妒。一種是良性嫉妒,它激勵你努力超過你嫉妒的人。另一種是惡性嫉妒,它讓你想要排擠你嫉妒的人,並偷偷給他們放冷箭。

在實驗中,當學生們認為恭維是發自內心的,他們就會產生良性嫉妒。在這種情況下,嫉妒的效果是積極的:許多學生說,聽到店員那樣說以後,他們為自己購買昂貴的服裝的意願變強了,因為他們想讓自己顯得更漂亮。

但我猜測,在大多數職場中,表揚引發的嫉妒大多是惡性的。即便某人確實值得表揚,這種表揚也只有在得到其他同事認同的情況下才能產生良性效果。但通常情況下,對一名員工的表揚都不會得到其他同事的認同,這就是人性。

2  

關於這方面的最佳管理教程是兒童系列圖書《調皮小子亨利》(Horrid Henry)。對“完美彼得”(Perfect Peter)沒完沒了的表揚一秒也沒有讓“調皮的亨利”努力變好。相反,這讓亨利成天想著如何陷害弟弟,簡直把這當成了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文轉載自Financial Times, 原作者為Lucy Kellaway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