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基輔市獨立廣場的「人民革命」雖一夕成功,但新政府將如何籌組?總統亞努科維奇的舊勢力是否仍負嵎頑抗?民族、文化複雜的國家是否會陷入分裂?以及由誰來幫助這個瀕臨破產的國家重振經濟?目前全都是問號。

紐約時報分析指出,眼前的政治真空,可能會在反對黨協助下有秩序地產生新領導人,或許反對派內部出現爭議,甚至分裂成兩個或更多的政治勢力,形成南斯拉夫式的分裂狀態。

亞努科維奇2/22日在東北部老巢卡爾可夫透過電視台發聲,強調他並未辭職,也不打算辭職,現在正與東部的支持者商議下一步的行動,「我是合法選出的總統。今天發生的是一場政變。」

卡爾可夫是工業重鎮,與俄羅斯關係一向密切。南部的克里米亞等俄語區,更一再要求成為「自治」,甚至脫離烏克蘭,回歸俄羅斯,當地的塞瓦斯托波更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基地;如果亞努科維奇能夠整合東、南部的俄語區,與新政府對峙,則西部地區幾乎必然會調動本身的軍隊,以維護國家的完整,屆時內戰勢必難以避免。

其次,烏克蘭財政正面臨「倒債」危機,亟需國際援助。俄羅斯去年十二月曾經承諾對烏克蘭提供150億美元貸款及廉價的天然氣,但條件是烏克蘭未來需向俄國靠攏;而歐盟提出的援助條件,同樣也是要求烏克蘭必須拒絕俄國的援助。

俄羅斯金援顯然已落空;歐美雖體認到必須協助烏克蘭,但也不敢保證承擔。歐洲委員會對外關係主任李奧納德表示,「誰也不願將烏克蘭的問題全包下來。這個國家已經破產,政府體制破碎,且貪腐嚴重。」

歐美傾向由國際貨幣基金(IMF)來主持援助計畫。美國國務院一位資深官員說,烏克蘭若要維持經濟持續健全,唯一可行的路是透過IMF。IMF之前已經與烏克蘭協商援助計畫數月,但條件包括烏克蘭必須簡化法規,並削減對能源價格的補貼以挽救財政;歐美官員表示,現在IMF勢必對烏克蘭新政府放寬條件,否則將引起烏克蘭民眾的憤怒,讓脆弱的新政府難以存續。

英國「每日郵報」刊出英國東歐史專家艾蒙德(Mark Almond)的文章,表示烏克蘭動亂可能引發衝突,西方和俄羅斯可能被迫捲入,情勢並非如隔岸觀火般波瀾不驚。艾蒙德說,烏克蘭在過去48小時爆發內亂,形同政治地震。基輔街頭的混亂可能引發一場海嘯,最後將西歐、美國和俄羅斯捲入。

地處東歐的烏克蘭,正好位於親西方和親俄羅斯觀點的分界線上。烏克蘭人民對舊帝國都城莫斯科的態度分歧。若爆發內戰,對烏克蘭人民來說是場悲劇。但烏克蘭危機之所以如此危險,是因為涉及東西方諸國。

對俄羅斯人來說,失去烏克蘭不啻一記重擊。克里姆林宮一向視烏克蘭的基地為安全關鍵,例如俄國位於克里米亞半島塞凡堡(Sevastopol)的海軍基地。現今,聚集在基輔街頭的革命分子可能質疑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基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不會希望俄軍留在克里米亞,但華府也不願見到以暴力迫使俄軍撤離。

當俄裔民眾今天在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各地集會示威時,雙方激進分子爆發衝突的風險日益升高。假設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在南部對俄國部隊開槍射擊,當地情勢動盪可能會把克里姆林宮捲入,如同5年前喬治亞的情況一樣。

烏克蘭數月來政治危機中最危險、也是令事態治絲益棼的是,親西方抗議人士中態度最強硬的一群恰好是激烈反俄分子。對立雙方,一方是基輔街頭的暴力事件與烏克蘭強硬派示威人士煽動性言詞,另一方則是東部親俄團體,顯示兩方都無法掌握狀況。

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曾希望透過支持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來掌控局勢,而今已失敗,但西方也無法控制其高調的支持者。推翻亞努科維奇的反對派準正規部隊,只是口頭上支持新歐洲的統合價值,骨子裡卻效忠舊歐洲的民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可悲的是,烏克蘭和平抗議者卻在革命現實中被邊緣化,政治權力出自槍桿子。

2004年民主運動「橙色革命」(OrangeRevolution)的英雌尤莉雅.提摩申科(YuliaTymoshenko)昨天出現在基輔民眾前,可能博得群眾支持。但反對派可能出馬競選總統的重要人物卻無人與她同台。更糟的是,2005年在總統大選中擊敗亞努科維奇的尤申科(Viktor Yushchenko)現在是提摩申科的敵人。

如果政治經濟混亂導致介於北約組織與俄國間的烏克蘭內戰,則相形之下,南斯拉夫分裂就像是玩家家酒。但仍有一線希望,因為俄國和西方都希望避免這場地緣政治的衝突。艾蒙德說,莫斯科當局和華府都該清楚表明態度,不會坐視雙方製造更多暴力事件。要不然,西方和俄國可能會發現他們被迫捲入日益升高的對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