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自己在大部分個人特質上優於一般同儕,即為平均水準以上效應(BTAE)。此效應的強度受許多因素影響,但無數研究皆顯示,在每個人身上,BTAE一直都存在。

這可以是好事;高估自身能力、個人特質和前景,有助克服障礙、勇於面對困難任務、提升自信。但那也可能是壞事;例如,懶惰或自私之人若低估這些問題,自然不會有改善它們的動力。

但一般來說,BTAE應該會自我限制;如果你那高人一等的想法實在太誇張,不但其他人不會相信,連你自己都不會相信。BTAE在心理學上廣受引用,但某人的特定特質是否真的優於平均,通常無法明確又客觀地衡量──說不定那真的是出於理性而非自我提升。

南安普頓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和俄亥俄大學的研究者,試圖以一群相當具有負面個人特質的受訪者,證實BTAE的存在:受刑人。他們訪問了85名南英格蘭的囚犯,其中至少2/3因搶劫或暴力犯罪入獄;受訪囚犯得評估自己與一般囚犯、一般非囚犯社群成員在9項特質上的優劣之分。

毫無意外,囚犯認為自己的各項特質都優於一般受刑人;他們認為自己更具道德、更有信用、更誠實、更可倚賴、更有同理心、更慷慨、更守法、更具自制力、更親切。重要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有8項特質優於非囚犯社群成員;唯一的例外為「守法」,不過,他們還是認為自己的守法程度合於平均。

對研究者來說,此結果顯示BTAE是自我提升而非理性的自我評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囚犯認定自己在守法和誠實這兩項特質上不輸一般社群成員(兩者間的重大差異,實際上已提供了客觀標準)。

不過,此研究還帶出了更大的問題。囚犯是在否認他們犯下的罪行?還是將罪行的嚴重性和非道德程度最小化?亦或是,他們完全誤解了「守法」的意義?無論如何,這項研究有助解釋,為何過去的研究顯示,囚犯總是低估自己出獄後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即使因違法而身處牢獄,在他們心中,他們已經是守法的公民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