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許多美國人的觀念中,成年之後仍跟父母住在一起,總是難免承受外人異樣眼光,彷彿尋求獨立自主的人生旅程碰到路障(roadblocks)。

西方社會的文化主軸向來著重獨立自主及個人主義,許多年輕人還沒踏出校園,就已經從家裡搬出來自己住。年輕人出了社會找到工作之後,仍然與父母住在一起的,屬於少數。由於文化差異,東方社會常見的三代同堂,在美國社會的非亞裔家庭當中,並不多見。

在許多美國人的觀念當中,離家自己找房子住、找工作自給自足,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里程碑,因為離巢象徵成年生涯的開端,接著再一步步找對象、結婚、建立自己的家庭。然而,近幾年卻有越來越多「翅膀已經長硬」的年輕人,依舊跟父母一起住在老巢,根據「時代」(Time)雜誌報導,目前與父母同住的美國年輕人約2500萬。

蓋洛普(Gallup)民意測驗中心今年2月發表最新統計報告指出,年齡在24歲至34歲之間的美國年輕人,也就是已經超過了就讀大學的一般年齡、即將開始在人生旅途上尋求獨立自主的新生代,如今約有14%仍與父母同住。

在許多美國人的觀念中,成年之後仍跟父母住在一起,總是難免承受外人異樣眼光,彷彿尋求獨立自主的人生旅程碰到路障(roadblocks)。

受到近幾年美國經濟嚴重蕭條的影響,就業市場不景氣,物價與生活開銷不斷上漲,加上許多大學畢業生背負著沉重的學貸,種種經濟方面的壓力,造成年輕人不得不選擇與父母同住。

另一方面,美國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年邁的雙親生活起居缺人照顧,甚至父母久病在床等等,也讓許多年輕人由於必須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而在成年之後仍然與爸媽住在同一個屋簷下。

社群網站Reddit上,今年4月初討論「年逾25歲仍與父母同住」的話題版,引起熱烈迴響。

暱稱blitzbom的網友寫道,自己30歲仍與父母同住,因為父親進行心臟手術,手術後也無法工作,「我就是這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果我搬走了,他們就會失去這棟房子。」

他說,在家裡有自己的空間,自己吃的東西也自己煮,全家人每週團聚一次看電視、聊天,生活方面並沒有覺得不方便,但缺點就是「很難跟人約會」。

已成年的年輕人仍與父母同住,對年輕人事業、婚姻等發展,無形之間造成了影響。蓋洛普的民調統計顯示,24歲至34歲之間、仍與父母同住的美國年輕人較可能沒有結婚,目前單身且從來不曾結婚者高達75%

根據蓋洛普分析,結婚是許多年輕人終於離開父母而獨自居住的最大原因,這點可以解釋為何許多仍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是單身。

事實上,仍然與父母住在一起,真正影響關鍵在於年輕人的工作或收入狀況,而不是婚姻狀況。事業方面,統計顯示仍與父母同住的美國年輕人,較可能沒有正職工作,同時也比較可能處於失業狀態或未充分就業。

蓋洛普統計顯示,仍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擁有正職工作的比例為50%,失業比例為12%;相較之下,獨立自住的年輕人,擁有正職工作的比例則為67%,失業比例為6%而在學業方面,仍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大學唸到畢業的比例為28%,已離家自己住的年輕人,大學畢業的比例則有38%

從各地不同的大環境經濟條件,可以進一步看出為何美國年輕人與父母同住的原因。

美國「全國住宅建商協會」(National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今年發表的一項調查報告指出,受美國房地產泡沫化衝擊最嚴重的加州、佛羅里達州,18歲至34歲之間的成年人,仍與父母同住的比例約在40%左右。

就算2012年之後美國就業狀況略有好轉,但在這兩個州卻依然呈現年輕人與父母同住的現象。相對的,在擁有穩定就業市場的華府特區,以及油礦業蓬勃發展的北達科他州,當地年輕人只有不到20%與父母同住。

25歲到34歲之間的年輕人,歷年來在首次購屋者當中大約佔了半數之多。但根據「全國住宅建商協會」分析,如今美國年輕人延遲搬離父母家的計畫,或者沒有能力離開父母家自己居住,對於已經處於經濟蕭條中的房市需求,帶來的雪上加霜的影響。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今年4月報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一項調查發現,年齡在50歲到64歲之間的加州居民,因為經濟窘困,被迫搬回老家與年邁父母同住的人數,在2012年高達194000人,這個數字在七年的時間裡足足增加了67.6%,由此可見美國這波景氣寒冬對一般民眾帶來的衝擊之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