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Watch報導,未來幾年,亞洲可望吸納美國越來越不需要的進口原油,成為全球各區域產油國的重要出口市場。

透過新科技,北美得以開發先前蘊藏在地下的頁岩油氣。習慣賣油給美國的產油國,現在必須找尋新顧客。他們在亞洲找尋買家,特別是中國與印度。亞洲石油庫存不足、經濟成長相對強勁,可望緩解非洲、拉美與中東等產油國必須大幅降價出售的擔憂。

由於美國對石油輸出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也不可能在近期內鬆綁,原油生產國還不需要跟頁岩油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國際能源署 IEA表示,今年中國國內原油整體進口量可望超過美國。前一天,英國 BP 石油能源統計資料顯示,去年中國原油淨進口量,每日超過美國 700 萬桶。

IEA 表示,北美石油產量上升,未來幾年內將會破壞國際原油貿易流。「過去 5 年,石油市場與產油工業看似發生很多大事,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5年市場還會有更多變革。」IEA 註明:2020年之前,亞洲原油進口量將代表國際原油貿易 65%,且該區域將吸納全世界27%的石油輸出。

BP石油與其他專家資料顯示,2009-2013年間,西非出口至美國的原油量減少超過一半,由每日159萬桶減少至635000桶、拉美出口美國量從每日235萬桶減少至169萬桶。

麥格羅西爾(Mcgraw Hill)旗下Bentek Energy資深能源分析經理Mark Chung表示,未來34年內,北美石油產量將會排擠美國高達每日230萬桶的海運石油進口。這數字還不包括2010-2014年間,被北美頁岩油取代的每日290萬桶、或近30%海運進口量。

石油輸出國中,被北美淘汰風險最高的是西非國家,因其輕原油跟北美生產的相似。北美也威脅到拉美重油供應商,可能在2018年之前,加拿大石油生產成長就可完全取而代之。

維也納 JBC Energy 顧問公司經理David Wech表示,就算是中東產油國都需要屈服。他進一步表示,部分美國石油買家與中東產油國在近期對話中,已達成降低採購量的協議。

2009年以來,美國石油進口量大幅減少,從每日1000萬桶減少至800萬桶以下。在此同時,來自中東石油進口量穩定維持在每日200萬桶。

目前,中國與印度是美國排擠掉之石油的主要買家;受日本跟歐洲市場收縮、經濟掙扎影響,中國也成了中東原油大買家。此外,IEA表示,主要煉油中心南韓能源需求接近停滯,但2035年前,東南亞需求將可成長超過80%,相當於日本目前需求量。

IHS石油投資顧問Victor Shum表示:「自2007年以來,非洲輕原油出口至亞洲市場量有所增加,可望在2015 年前達到每日300萬桶。」

位於印度清奈的Beroe公司石油分析師Darshan Kumarsamy表示,拉美原油-特別是委瑞內拉、哥倫比亞、墨西哥-占印度原油進口量兩成,比起5年前增加 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