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7/29日報導,一個專門觀察學術界論文亂象的部落格指出,從2001年到2010年,全球每年學術論文篇數的成長率是44%,但論文撤回的數量成長了十倍,顯示近年來學術界說謊、欺騙、造假情況嚴重。

華郵說,兩名具有科學背景的部落客,Ivan OranskyAdam Marcus,在四年前成立了部落格「 Retraction Watch」,透過搜索學術篇章、政府調查等資料,專門觀察學術界各種撤回論文的現象,包括故意欺詐及非故意的疏失等。

Oransky說,撤回的論文件數只是整體學術研究中的一小部分,但從2001年到2010年,每年至少有500篇論文撤回,他說:「論文篇數成長44%,但撤回的篇數成長十倍。」

以過去六周為例,美國媒體就報導了六件論文撤回案例,其中包括在國內引發教育部前部長蔣偉寧辭職的「震動與控制」期刊,因同儕審查程序不符標準而撤回六十篇論文。

一項針對201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載的二千多篇論文所做的審查顯示,在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中,67%被撤回的論文,實際上都肇因於「不當行為」。這項審查發現,「1975年以來,因欺騙撤回的科學論文占整體論文的比率增加了十倍」。

Oransky指出,此中原因有二。首先是關注學術論文弊案的人多了,一般人也有能力上網看論文,並使用軟體偵測抄襲剽竊之事;其次,當研究經費日益緊縮,尤其是政府資助的研究經費變少時,研究人員彼此競爭激烈,導致亂象叢生。

此外,學術論文審查中慣用的同儕審查也有問題。本身是臨床醫學助理教授,且是醫學期刊MedPage Today副總裁兼全球編輯主任的歐倫斯基說,他也做過同儕審查,但「如果你認真審查,那要花費許多時間」,願意定期從事同儕審查的科學家並不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