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度德國出下降的消息,削弱了該國的經濟陶醉感,但只是略微削弱而已。

許多人將此歸因於烏克蘭危機,以及暖冬等一些暫時因素,並認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基本面很強。他們錯了。德國令人失望的表現主要反映了國內和歐元區的結構性弱點。政策制定者們應當趕緊行動起來,不要等到問題變得更加根深蒂固。

德國對歐元區的態度變得日益疏遠。德國希望,本國經濟的開放性和在出口市場的強勢地位,將保證其不受鄰國糟糕表現的拖累。過去幾個月的情況已粉碎了這一希望。

法國正陷入越來越嚴重的經濟停滯,政界卻仍未就改革勞動力市場和社會保障體系的緊迫性達成一致,這體現於又一次內閣重組。義大利陷入六年來第三次經濟衰退。葡萄牙聖靈銀行(Banco Esprito Santo)瀕臨倒閉表明,歐洲金融體系仍對穩定構成巨大風險。多數歐元區成員國的公共和私人債務水平仍在上升。在歐元區——甚至包括德國,通縮威脅隱約浮現,導致更難拉動需求和增長。所有這些使得德國公司面臨一種高度不確定的經濟環境。

沒錯,自今年初以來,德國對俄羅斯和東歐出口有所下降。但鑒於這兩者占德國出的比例從未超過1%,這對於解釋德國經濟表現欠佳沒有什麼幫助。

眼下的主要問題不是出口需求疲弱,或消費者不願消費,而是企業不願投資於新的生性資。目前,投資在德國出中的占比低於其他大多數工業化國家。公司經理人一直抱怨營商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把它視為低投資的主要原因。與俄羅斯的衝突當然加劇了這一不確定性。但地平線上籠罩陰沉得多的烏雲。

一是金融動盪可能再度泛起,因為有關銀行體系的健康性和中小企業獲得信貸太少的問題繼續浮出水面。能源成本不斷上升是引發進一步擔憂的問題。另外,自由貿易受到威脅,可能的加稅和監管趨嚴引發擔憂,法國和義大利等國政治不穩定,還有人擔心歐洲一體化進程很快發生逆轉。

德國以及歐洲政策制定者最緊迫的挑戰在於如何促成更多投資——投資增加將生成更多就業崗位,提高生率,為持續增加家庭收入奠定基礎。政府也應當調動手中一切財政自由空間來推動就業,比如降低工資稅。歐洲應當創建一種融資工具,讓中小企業更容易獲得信貸。

德國目前擁有強大實力。德國應當引領歐洲推行此類改革。幾乎無僅有的是,德國不必等待膽小怕事的經理們重他們的投資計劃;德國平衡的預算以及較低的公共債務水平,使得政府具備了利用自身資負債表進行投資的空間。

德國對交通基礎設施和教育的公共投資、以及學校和兒童保育的質量,一直處於歐洲最低國家之列。德國也應當利用其政治影響力,服伙伴國和歐盟執行一項定位於投資與增長的歐洲改革議程。

8月發布的出數據應當為德國政策制定者敲響警鐘。他們應當意識到,他們的國家離開了歐洲是無法單獨成功的。健康、活力十足的歐元區經濟,是德國增長與繁榮的前提條件。同樣,德國經濟一直是一個穩定之錨,德國衰退將讓歐洲蒙受重大挫折。歐洲政策制定者們對應該解決各個經濟體的結構性弱點,營造提高需求和投資水平的動力。

本文作者為智庫德國經濟研究所(DIW Berlin)所長Prof. Marcel Fratzscher, Ph.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