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發現一種可能導致人類熱愛高葡萄糖食物的大腦機制。科學家說,運用這項研究成果,有朝一日或能更有效地對抗肥胖。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員透過老鼠實驗發現,一種機制似乎能感測有多少葡萄糖進入大腦。如果機制發現葡萄糖少了,會驅使動物去找尋更多葡萄糖。科學家說,人類偏好甜食與澱粉類食物,可能就是這種機制驅動。

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的構成要素,也是大腦細胞主要能量來源。

研究主筆James Gardiner說:「我們的大腦非常仰賴葡萄糖當能量但人類演化時一直很難取得葡萄糖,導致我們對高葡萄糖食物難以自拔地喜愛,千方百計地去尋找。」

研究結果刊於甫出版的「臨床醫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James Gardiner團隊假設,感測肝臟與胰臟中葡萄糖的酵素「葡萄醣激酶Glucokinase」可能驅動人類對葡萄糖的渴望,以此為出發點展開研究;而他們在調節食物攝取等多種功能的大腦下視丘內,發現了這種「葡萄醣激酶」。

實驗發現,老鼠24小時沒吃東西時,葡萄醣激酶在下視丘調節食慾中樞的活動大幅增加。接著團隊餵老鼠葡萄糖溶液以及牠們平常吃的食物球。研究人員使用病毒增加老鼠下視丘葡萄醣激酶活動時,老鼠會吃比較多葡萄糖;降低葡萄醣激酶活動時,老鼠攝取葡萄糖量隨之減少。

Gardiner認為,或許可以透過改變飲食來降低人類無糖不歡的渴求,而研發針對這種系統作用的藥物,可能有助預防肥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