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資訊報導,各國央行現在好忙,幾乎可說24小時不關門!

就跟金融危機期間周末也加班一樣,近來全球央行再次釋出訊息:為了本國經濟,他們可以隨時出手。

受到通貨緊縮威脅驚嚇的瑞典央行,是最新一個讓投資人時刻保持警覺的中央銀行。該行周四(2/12)調降基準利率至負值,並出人意料地宣布將購買公債,還強調「準備好採取更多出其不意的政策行動」,如有需要,「甚至可能在非例行的貨幣政策會議期間採取行動」。

這家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銀行,並不是唯一一家置正常議程於不顧的央行。115,印度央行在非例行政策會議上決定降息。俄羅斯央行去年1216凌晨1時宣布升息。

瑞士央行1218決定對在該行存款的銀行收費,一周前該行才開完季度政策會議。這還沒完,瑞士央行在115又沒有遵循會議日程,猝不及防地宣布取消瑞郎匯率上限,攪動了全球市場。

新加坡128表示將尋求較慢的貨幣升值趨勢;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出手的時機更是讓人摸不清。

丹麥今年已四度調降存款利率,當然,出於捍衛丹麥克朗釘住歐元的匯率制度的必要性,丹麥央行總是隨時在其認為合適的時機行動。不過,該行周四卻沒有新舉動,讓一些經濟學家大感意外。

不按牌理出牌與讓貨幣政策有可預測性和透明度的央行傳統大相徑庭,因為金融危機之後的一個趨勢,就是央行使用前瞻指引,作為對市場傳遞政策意向的工具。

支持央行提高可預測性和透明度的理論是,如果投資者可以很容易地預測短期利率走向,那麼也就可以影響長期借貸成本。如果政策可以預期,金融市場也就不會過於波動。

為何趨勢會突然逆轉?原因之一是,決策者越來越願意在數據或市場波動挑戰他們先前的展望、需迅速反應時,即時採取行動。當越來越多跡象證實價格壓力減弱之後,印度央行總裁拉姜只用一天就改變了政策立場。

另外,全力以赴、不顧時間的姿態也有助於強化政策效果,讓那些想試探央行決心的投資客退避三舍。如果你知道央行會突然轉變政策,你還真的敢買丹麥克朗或拋售俄羅斯股票?

也許最大的原因,就是ING首席國際經濟學家Rob Carnell所說的,更多央行將意外祭出政策行動的原因,就是所謂的貨幣戰爭。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推動歐元貶值,使其他貨幣、尤其是其他歐洲貨幣升值。在此同時,美國聯準會考慮升息,美元匯率大幅上揚。Rob Carnell說:「一些大央行都在行動,迫使許多其他央行不得不匆忙應對;他們必須保持領先一步,我們已看到許多案例。未來或許有更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