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本及南韓等亞洲原油消費國漸漸轉從拉丁美洲進口原油,因為歐、美原油的價格差距擴大。光是未來一個月內,預計便有約3,500萬桶拉美原油運抵亞洲港口。

由於美國頁岩石油產量激增,貯油槽油滿為患,使美國西德州油價的跌幅遠大於倫敦布侖特。短短6周內,兩種油品的價差已從平價擴大到每桶10美元上下。

亞洲傳統上是從中東進口原油,油價基本上與布侖特原油連動,而拉美原油售價則與西德州油價同步。由於西德州比布侖特的跌幅更大,促使亞洲的原油買主轉向拉美購油。

同時由於美國原油漸趨自給自足,拉美產油國對美出口減少,急於尋求新市場,因此亞洲原油買家能夠多方選擇油源。海運數據也明確顯示,從拉美運往中國、日本及南韓的原油愈來愈多;過去一年間中國是最大買主。上周一艘載運14萬噸墨西哥原油的油輪抵達南韓,售予煉油業者GS加德士公司,這是20年來墨西哥原油首度運抵南韓;去年此時日本也進口墨西哥原油,是3年來首次。

GS加德士發言人說,GS「願意在現貨市場採購墨西哥或任何國家的原油,只要夠便宜」。不過GS尚未計劃何時再從墨西哥進油。墨西哥國營石油公司表示,今年14月將運約500萬桶原油到南韓,80%售予現代,其餘賣給GS加德士。

BMI研究公司分析師表示,亞洲與拉美間的現貨原油交易對價格非常敏感;上次歐、美原油價差擴大是在2013年第3季,當時亞洲從巴西及哥倫比亞進口原油量激增36%。另外目前的油價環境,也為美國的冷凝原油出口亞洲創造了機會。去年美國曾對南韓出口一批冷凝油,為數十年來僅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