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協商、應徵面試、做簡報、上台說話、主持活動、甚至考試比賽,許多人都有「練習時準備完美,上場卻表現失常」的經驗。然而,職場上總有一些「比賽型球員」的工作者,當氣氛愈緊張,愈能大展身手。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Paul Sullivan,以採訪過無數成功人士的經驗,觀察這些「比賽型」工作者能在關鍵時刻獲勝的因素,歸納出五項可以練習的心理素質:

1.聚焦:
這是五項心理素質中最核心的基礎,指的是「掌握基本原則」,讓自己只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欲達成的目的),而不在細節上鑽牛角尖。有了這個基礎,即使對手出奇招干擾,焦點也不會動搖。此外,就算在高度壓力下,也能展現其他四種心理素質。

2.自制:
自制是壓力極大時,鎮定情緒的關鍵,會幫助人將目標分解成更小的單位,認清「現在能做什麼」,而不會做出多餘的行為擾亂自己的節奏。

3.應變:
即使事前計畫再周延,許多臨場狀況還是會打亂原先制定的策略。發生緊急狀況時,你唯一要做的是思考「必須達成的目標」、並重新調整當下的行動,而不是被動膠著在「達成目標的原定手段」,才能避免情緒化地自亂陣腳。

4.進入當下:
為了從容應付各種狀況,許多人上場前得花很長的時間暖身,甚至超時練習,讓自己永遠處在就緒的狀態,但長時間處於備戰狀態只會更緊張。真正在關鍵時刻成功的人,必須擁有「迅速進入當下」的能力。

5.恐懼與欲望:
恐懼與欲望兩者缺一不可。當人意識到自己將落入比現狀更差的處境、心中萌生「恐懼」時,就會想改善現狀;而「欲望」則是使人全力以赴、擺脫恐懼的輔助動力。唯有心懷恐懼、不容退路,才能有發揮實力的求勝意志。

過去,心理學家都認為這五項素質是天生、無法訓練的,但Paul Sullivan認為,一般人還是可以透過兩種方式練習,以在壓力之下成功勝出:

首先,是培養「掌握基本原則」(即聚焦)的能力。例如面臨財務危機時,若不聚焦在「需要錢」的現實,反而拘泥於財務緊縮造成的「面子」問題,就會難以割捨現有的物質生活,陷入更窘迫的危機。唯有接受貧窮的事實、有所節制地理財,才能「掌握基本原則」,做出正確的金錢決策。

其次,「參加競賽」是培養其他四種心理素質、鍛鍊自己臨危不亂的好方法。為求比賽勝利,必須規律地練習以打穩基礎,在面對壓力時就能相信自己的實力。

此外,正式上場時,只做平日練習時會做的事,就不會做出多餘的舉動,導致比賽計畫失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