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應該學過,電腦儲存資料的方式主要是以二進制為主:用 0 1 個數字符號做代表。目前的研究理論認為大腦儲存記憶的方式與電腦類似,分為編碼、儲存、取得記憶三種模式。

但相較於二進位,大腦儲存的資料相比當然複雜得多,不過現在已經有來自於澳洲墨爾本的 RMIT 研究團隊聲稱,他們已經研發出功用可比大腦神經細胞的人工奈米記憶細胞,大小僅達頭髮的萬分之一,該團隊的主要研究員 Hussein Nili 表示,這個奈米記憶細胞的研究,可說是建構人工神經網路的第一步,也代表人類已經往製造「仿生大腦」的路途上有了突破性發展。

「RMIT Hussein Nili」的圖片搜尋結果

Hussein Nili 以燈光開關設計與調光器之間的關係,來表達數位記憶體與奈米記憶細胞的差異性:「一般人家中都會有只能決定『開啟』或『關閉』兩種的電燈開關;但如果你家中的燈光有調光器,就能決定你的燈光大小,而不是單純的開關。」

「奈米記憶細胞比傳統數位記憶體更為靈活,可以調整資料儲存與作用的多種方式。」「電腦只能辨識 0 1 個數字,而這個奈米記憶細胞則可以辨識更多的數字,不只是 0 1 個數字。」

Hussein Nili 同時表示,如果能夠製造一個類人的仿生大腦,就能夠對人類大腦做更多的實驗,避免研究真人大腦時可能導致的倫理障礙。如果能成功製造人工大腦,甚至可以成功在生物體外觀察大腦的功能與大腦發育的相關疾病,例如帕金森症或是阿茲海默症等問題。

電腦在儲存資訊之前,得先將訊息化為數位資料才能儲存,而人類大腦轉化訊息的過程遠比電腦快上許多,一旦人工神經網路也能做到與大腦相同的能力,那先進的人工智慧也將會在不久的未來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