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鐵礦砂和煤有什麼共同點?這三種都走在結構性供應過剩、需求成長疲軟、生產商大砍成本的道路上。

7/20日發生的迷你閃電崩盤,讓交易最活躍的黃金期貨在亞洲清淡交投中暴跌至每英兩1,088美元,寫下五年最低,讓許多觀察黃金走勢的人感到興奮。

但此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除非我們從更大範圍下跌的視角出發。

黃金市場的背景是,自現貨價在20119月漲至每英兩1,920.30美元的歷史高峰後,需求一直下滑,供應不斷上升。這個簡單的發展,說明為何黃金在2001年至2011年多頭走勢所累積的漲幅,如今已回吐約一半。

湯森路透黃金礦業服務公司(GFMS)統計,2011年黃金市場短缺154.1公噸,2012年缺口縮小到77.9公噸,2013年卻變成過剩248.7公噸,到2014年過剩擴大到358.1公噸。雖然黃金供過於求不全是礦商的問題,但礦商供應量確實不斷上升,2011年為2,845.9公噸,去年增至3,129.4公噸。如今市場預估礦商供應將減少,今年降到3,124.7公噸,明、後年更少。

這個現象大致反映金價下跌影響到新開採計畫,礦商不是收掉成本較高的事業、就是減少支出。

GFMS的統計方法完善、追蹤紀錄優秀,但和所有機構一樣假設其他條件相同,因此其預測仍有風險。從供應面看,最主要的風險在礦商能靠控制成本,讓整個產業的成本曲線下滑。金價缺乏需求支撐,因此下跌。這正是為何黃金或許正經歷和鐵礦砂和煤如出一轍的下跌過程,雖然跌勢沒那麼兇猛。

從鐵礦砂和煤,我們看到礦商面對價格下跌時,最常見的因應方式就是增產和削減成本。礦商認為,只要降低單位成本,就能安度產品價格下跌時期。但事實是,市場原就供應過剩的情況益形惡化,而礦業成本曲線下滑,只是讓價格承受類似跌幅。

作為區域指標的澳洲新堡港現貨熱燃煤2011年來下跌過半,鐵礦砂現貨跌幅更重,只剩2011年初歷史高價的約25%

雖然黃金已從高峰下跌近50%,但礦商一直能靠較高的利潤緩和衝擊,直到最近成本才變成主要的問題。礦商可能認為金價不會再跌,需求帶動的復甦就要來臨,但因市場需求並未增加,礦商把腦筋動到削減成本上。

從鐵礦砂和煤的例子來看,礦商以削減成本因應跌價的時間,可能比我們所想的還久。業者在被迫走到關廠這步之前,大有能力承受極大的財務痛苦。眼前有許多理由可以解釋金價為何將止跌回升,但礦商的供應成本絕非其一。

路透專欄作家Clyde Russel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