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全球有一連串活動慶祝達賴喇嘛八十歲大壽。

達賴是全球極少數受到不同種族、不同階層共同尊崇的領袖人物。從1959年被迫流亡離開西藏後,達賴不斷倡導和平與慈悲,在198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達賴」的圖片搜尋結果

即使八十歲,達賴也絲毫沒有放慢腳步,仍非常關心世界暴力衝突頻仍,演講、著書不斷強調,真正的解方只有從每個人修練慈悲心開始。不論是否信仰相同,都能從達賴深刻的話語中,感受到愛與同理心的力量。

慶生旅程的最後一站紐約,好萊塢巨星李察吉爾、美國眾議院少數黨領袖斐洛西都來祝賀。「我現在八十歲了,再活十年、二十年都不重要,」達賴翻著新書,念茲在茲的還是他一生的使命,「如果無法對他人做出有意義的事,那倒不如不要長命百歲。」

以下是新書《靜心》的摘錄。

現今世上多數地方,都靠著電子傳播與即時訊息維繫彼此。在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已使得國際間及其人民,彼此依賴更加密切。各國間如果不能互敬互重,問題恐將叢生。

儘管各國領袖努力奔走,全球仍不斷爆發危機。戰爭殘害無辜人民,老人與幼童持續不斷地喪生。但比槍械、炸彈更可怕的,卻是人們懷恨、缺乏慈悲,也從不尊重他人權利。只要仇恨一直棲身在人們的心中,真正的和平是不可能的。

只有透過互信、尊重、愛與慈悲,才能企求和平,這是唯一的方式。 世界強權試圖以核武、化武、生武或一般武器做軍備競賽,去壓制其他國,勢必導致反效果。一個充滿仇恨與敵意的世界,怎麼會有真正的和平呢?

沒有內在的平靜,就不會有外在的和平 ,致力以外在方式解決的目標是崇高的,但人們如果始終彼此仇視,並懷恨在心,這些方案就不可能成功執行。所以必須開始做深層改變,每個人都要致力改變原本太感情用事的基本觀點,透過訓練設定目標、漸次練習,重新了解自己與其他人。

從內在平靜開始 獲得共識

如果我們以善心與耐心,考慮到其他人的觀點,平心靜氣地討論,將會獲得共識。 這是我們的責任,出自對人類的愛與關懷,在不同國家、觀念、文化、宗教團體及政經制度中,尋得和諧。

當我們真正認知到全人類的一體性,尋求和平的動機將會更為強烈。更深層面來看,了解我們血濃於水,必須承擔彼此的苦難,為了彼此的幸福互相尊重、信任與關心,才能對維繫世界和平,期待更多、更好。

當然各國領袖須負起應盡的責任,但每人仍應主動作為,無關宗教信仰,只要是人類,就是這星球的公民,為了尋求快樂及避免受害,每人都有責任創造更好的未來。

我們必須訓練心智,才能養成友善的態度、慈悲的心腸、尊重他人的權益及關心他人的福利。心智訓練最重要的目標,是培養慈悲心與平和的態度,此種心態在現今社會尤其重要,才能維持國與國之間、種族、宗教信仰及政經體制的和諧能量。我們一旦擁有慈悲心與平和心,將可凝聚意志與動力,改變一切。

我只是一名佛教僧侶,所說的內容來自平時的修行,多少是有限度的,但我仍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去貫徹實行這些想法,特別是當遇到問題時。當然,我也失敗過,有時也感到煩惱。有時也說出一些嚴厲刺耳的話,但一出口,立刻覺得,「噢,我錯了。」這是因為我已將慈悲與智慧,內化成身體的一部份。

拿捏憤怒 才能堅強活下去

15歲時,中國入侵西藏東部,接著一年內,西藏政府決定我應該領導國家朝政,眼看自由一點一滴地被剝奪,那真是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

1959年,我被迫半夜逃離家鄉,流亡到印度,因為西藏與印度的氣候、地形截然不同,我們每天都遇到很多問題,需要適應並建立教育文化機構。我的修行帶給我的正見,促使我不停尋找解決方法,既不會忽視一般人錯誤想法及常犯過失的事實,也為改進做好了準備。

這也教導我,在日常生活中觀照慈悲心、靜心及正見是重要的,必須每天持續修習;問題會不斷發生,因此關鍵在於培養正確的態度。

人性中一大特點,就是憤怒會削減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如果不懂拿捏,便會不知所措。 雖然有時須強烈反應某些狀況,但不應滿腹怒火。憤怒沒有必要也毫無價值,慈悲心與靜心才會讓我們堅強地活下去。

從我自身經驗了解到,這些內在態度是可以改變的,人心也可以更進步。雖然人心無色也無形,甚至無力,但人的心智卻能變得比鋼鐵還堅硬。為了訓練心智,必須鍛鍊耐心與決心。

如果我們有著堅強意志,並有毅力再三嘗試,無論剛開始時有多困難,最終都會成功。不要氣餒,勇敢地盡我們所能去做,透過耐心、修習及時間,改變終會到來。

啟發慈悲心 助人得樂

一開始修行,慈悲心的精神本質以非暴力、不傷害他人為根本,並抑制自私的心態,擴大視野去服務他人、幫助他人,慈悲心也因此愈趨圓融。儘管最初尚無能力去幫助人,也要做到不傷害他人。當你有能力了,更要主動走入人群,貢獻一己之力,這兩種都是慈悲心的基礎教學。

慈悲主要是發自內心, 而懂得如何啟發也同等重要。當每個人經過受孕而生起一個依賴於心智與身體的「我」,這個「我」所具有的自然、內心及正確觀念,都建立在渴望離苦得樂的基礎上。

這種祈求非常正確,而且帶領我們去尋求快樂,同時也避免遭受傷害。從我們自然且正確地想要快樂,不要受苦,就可以知道這不僅自然、正確,更是很簡單的感受。

每個人都渴求快樂,每個人也都有同等的權利,期望離苦得樂。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要求的條件都相同,就是獲得快樂,唯一的差別在數量,我只是一個人,別人有無數個。所以問題是:我應該利用別人得到快樂?或者我應該幫助別人獲得快樂?

因此,啟發慈悲心最簡單的方法是:

試著想像自己是個中立人物,站在一群人的中間 ,你的左手邊站了十、十五個甚至上百個人,想像他們生活貧困;右手邊則站了另一個你,卻是自私自利、驕傲且從不為他人著想的你。

接著把站在中間的你,當成是評量的第三者,然後問自己,右邊是自私自利的一個人,左邊則是貧困的一群人,他們雙方都享有同等權利離苦得樂,你會選擇哪一邊呢?

這將會改變我們對其他人的態度。同時,也反映出人類社會的自然法則,沒有人是完全孤立的。

我們天生必須互為依存,既然相依相待,為何不秉持正面態度及善心? 為什麼彼此被仇恨充塞,替這個世界帶來更多問題?我們需要從自身的深刻體驗去看,才明白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是錯的。

從這點來看,非常適合反思現今社會情況,特別當人類面臨動亂、暴力、戰爭與恐怖攻擊的危險狀況時,更需要慈悲、愛與寬容的力量。

認清人類一體性 為美好努力

我們在家庭、學校、社區、國家及全世界,對和諧及友誼的需求,只要透過關心與尊重的態度幫助他人,就可輕易解決許多問題。和諧是無法處在充滿不信任、作假、欺凌、卑劣競爭的氛圍中發展的。

如果檢視長期以來充滿仇恨與憤怒的歷史,將很清楚地看出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方法,也就是只有透過真誠對話與心靈交流的真正和平方式,才可以解決問題,我們也才能擁有更美好的世界。

藉由慈悲心,去認清人類價值觀與和諧一體性;這也是唯一能獲致長久幸福的方法。慈悲的中心要旨在盡力關懷他人,並根據自身能力主動伸出援手。

我以這種「一體性」的想法周遊列國,訓練自身心智數十年,所以當遇見來自不同文化的各國人士,早已沒有隔閡;我也相信除卻彼此不同文化與政經體制的背景,大體上我們毫無分別。當我接觸了更多人後,更加確信,以寬容與尊重為根據的共同人性,可以作為人類行為實際而有效的基礎。

無論我到何處,這都是我闡釋的內容。我相信持續修習對手足情誼的愛與慈悲心,是全宇宙共同的信仰,這無關你是佛教徒或基督徒、印度教、穆斯林或猶太信徒,也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真正重要的是四海一家,我們都是一家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