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日前發布報告指出,中國製造成本已經與美國相差無幾。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的經濟體,若以美國為基準(100),中國的製造成本指數是96亦即同一樣產品,在美國製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國製造則需要0.96美元,雙方差距已經拉近。這顯示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已隨之下降。

波士頓諮詢公司認為中國製造面臨很大的問題。十年前,中國製造成本低,如今卻水漲船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工人薪資提高,薪資水平從2004年的4.35美元時薪調漲到2014年的12.47美元,漲幅達187%;

第二是匯率,2004年到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升值35%;第三則是能源成本,中國的電力及天然氣成本都大幅上漲,加上燃煤等環境汙染負擔,導致製造業成本攀升。中國方面因此讓人民幣重貶來救出口,但仍不足以解決製造業面臨的巨大壓力。

過去中國製造總被拿來評為低等或是劣質,甚至被商業電影揶揄。不過,隨著組裝技術成熟,中國發展自有品牌並開始提升整體產製水準,中國製造品質開始提升,不良率持續降低;也因為中國代工組裝的PC、手機、平板數量龐大,讓他們得以從中摸索,比起其他國家更容易抓住訣竅。

「看久就會了」。過去中國從只能賺微薄的代工費用,完全沒有核心技術,到現在開始積極要發展關鍵零組件,開發自有品牌,所花時間其實不到十年。原本中國製造是被羞於打上產品背後,如今在iPhone6、小米手機、網通產品背後,可以清楚見到「中國製造」字樣,目前市面上主要高端及中低階手機上,幾乎都是中國製造。

中國在製造業上展現強盛企圖心,卻也明白知道自己劣勢所在。中國在國務院所公布的「中國製造2025」報告中清楚表示,製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以企業為主體的製造業創新體系不完善;產品檔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汙染問題較為突出等。

中國所列出的問題,不少都是包括台灣在內的關鍵優勢,例如關鍵核心技術及世界知名品牌等。可惜的是,台灣過去長期依賴政府對電子業的優惠措施,缺乏創新技術及行銷觀念,交由中國單純代工,致使流失既有優勢。如今,面對中國製造從產製到組裝全拿,似乎一點辦法都沒有。

雖然7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較初值下調,顯示中國製造業明顯放緩,但靠著強大的內需市場以及低廉的售價,中國製造開始吹起反攻號角,卻也面臨難解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