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諾貝爾六項大獎中,生理與醫學獎、化學獎、物理學獎、文學獎得主已經公布,經濟學與和平獎也即將揭曉,獲得這些殊榮獎項的科學與文學家們,他們獲獎的成就許多都是數十年前的研究發現,或是一生致力的工作,加上諾貝爾獎規定不能公布入選人,因此許多得獎者壓根無法相信自己受到諾貝爾青睞,這當中也因此產生許多有趣的小故事。

nobel

《華爾街日報》訪問過去幾位諾貝爾得主在接到獲獎電話的那一刻有甚麼反映,他們說第一時間都或多或少都會以為是詐騙,因為對方操瑞典口音。瑞典皇家科學院也說他們對得獎人的反應也已經習慣,甚至要非正式管道來向得獎人證明他們不是詐騙,通常都是透過委員會裡面認識得獎人的人來做保證。

諾貝爾委員會秘書周一就要通知經濟學獎得主,他說可能是瑞典口音越重,被誤認為詐騙機率越高。本屆醫學獎得主生物學家 William C. Campbell 也說他接到電話時反應是「你一定是開玩笑吧」,接著他就要求對方提供證據。

2006 年馬薩諸塞州大學醫學院的分子醫學家 Craig Mello 在獲獎前八年發現 RNA 干擾現象,通知他獲獎當天電話在凌晨 4:30 響起,他說他太太兩人都不接電話,以為是詐騙,後來說還好諾貝爾沒有把他從名單上刪除。還有得主說他會先去查閱來電顯示的區碼,當時發現電話是德州打來的,就認定打錯電話。

當得獎人接到電話的那一刻,大部分人會發揮科學家精神,他們要證據。2009 年化學獎得主劍橋大學生物學家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說,接到電話那天,他剛好在通勤路上處理腳踏車爆胎的事,當時他也不記得諾貝爾獎是那天宣布,且他也認為是詐騙機會高,因為諾貝爾獎審核過程完全不公開,完全沒有先兆,得獎的人都是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接到通知,所以他有理由懷疑這是詐騙。

更弔詭的是,沒有人知道諾貝爾每個委員會會突然青睞哪件發明,他們有可能是數十年前的突破,也有可能是最新的發現。像醫學獎得主屠嗷嗷 30 年前發現的瘧疾治療處方,到現在都已經開始產生抗藥性,才得到諾貝爾的桂冠。

且就算真的持半信半疑的態度,諾貝爾委員會會通知得獎人觀看線上記者會影片,就會知道這是真的,公布了之後,還要上網搜尋,這時得獎人才會完全被說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