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流行著一個名詞:「下流老人」這並不是句罵人的話,而是形容退休老人因為退休金入不敷出,只能勉強過著最低水準的日子,活得越長,階級越向下流動。

日本是眾所周知的高齡化社會,有退休金問題似乎並不意外,但你知道台灣未來可能變得比日本還老嗎?根據德盛安聯投信的資料,14歲以下,65歲以上的受撫養人口除以15~64歲間的勞動人口,而得出的勞動撫養比為指標,台灣當前的勞動撫養比為16%和日本的43%相比,並不算高

但隨著生育率的逐年下降,再加上醫療技術進步,老年人的壽命延長,到了2050年,台灣的勞動撫養比將高達77%,除了高於日本的73%,也高於韓國、美國、德國等已開發國家。

但,在此同時,台灣人的老年退休金制度落後,卻已經成為問題。德盛安聯退休業務總監Brigitte Miksa就指出,台灣的退休金制度,在可存續性和適足性上,都明顯不足。

台灣的退休金制度屬於固定提撥型(DB),是經過計算預期壽命,退休金提撥比率,有效退休年齡,甚至投資收益等指標後,計算出每人每年可以固定得到一定的退休金。然而,隨著壽命拉長,以過去的預期壽命為計算基準的退休金制度已經不合時宜,少子化衝擊也已經浮現,繳交勞保金的勞動人口逐年下降,節源開流的結果,勞保基金預計在2017年就將入不敷出。

不只如此,勞保基金雖然開銷巨大,但因為領得人多,每人分得的退休金也不足。德盛安聯的研究報告指出,經過衡量平均餘命、生活與醫療支出後,台灣的勞保金適足性遠低於歐洲國家,在亞洲,也僅高於印度、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與中國,甚至遠低於有「下流老人」問題的日本,滿分十分的量表中,台灣僅略略超過四分,歸類於急需改善的國家。

其實,老年化與少子化危機並不僅僅是台灣的問題,借鏡國外經驗,台灣可以找到合適的解方。

以德國為例,2000年,政府支出佔全部退休金支出78%,在經過退休金改革後,2010年下降到69.6%,退休體質更為優良的荷蘭,政府支出比例更只有43%

取而代之的,是德國從勞工提撥的比率上升了6個百分點,這可能是從拉高提撥比率,或是延長退休年限得來的。提高勞工提撥比率,其實並不是剝削勞工。首先,這筆錢最後仍然會回到勞工身上,如果沒有改變制度,未來勞保垮台,受害的反而是勞工本身。

其次,提撥退休金往往配合獎勵措施,以澳洲為例,多提撥退休金就可以減稅,吸引許多人增提退休金到上限額度

Miska也指出,除了延長退休年限、拉高提撥比率外,政府仍有義務改變整個結構性問題。包括建構出符合未來壽命的退休模型,增加勞工提撥退休金的誘因,甚至是打造老人友善的就業市場等等。

如果退休金制度遲遲未改,下流老人出現台灣版的日子,可能也不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