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寫系統中,象形文字一向被視為和拼音文字有極大反差,過去有人主張中文是「象形」,因此中文閱讀被視為是將圖像與意義連結、靠主宰視覺空間能力的右腦完成;英文是拼音文字,英文閱讀靠拼音與意義連結,用的是左腦,兩者有很大差異。

但由台灣、美國、以色列、西班牙4國,共18位學者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透過比較各國大學生辨識漢語、英語、希伯來語及西班牙語4國語言字詞時的腦造影,發現左腦功能運作模式非常一致。顯示各國語言文字系統雖然大不同,大腦認知運作卻「殊途同歸」,顛覆過去迷思。

首次四種語言一起比證實閱讀、書寫都靠左腦

此研究上月15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台灣參與學者包括中研院院士曾志朗、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吳嫻、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郭文瑞、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李俊仁。

李俊仁表示,傳統迷思認為處理中文閱讀時主要靠右腦,與其他拼音文字運用的大腦區塊不同,但近年已逐漸有研究證實不管是哪種文字系統,只要有閱讀能力,都會活化到左腦的「閱讀區」。

這次研究是首次針對4種語言、以同樣實驗程序進行跨國腦造影比較,並證實文字系統互異、但大腦運作仍「大同小異」。

西文、中文差很大但大腦運作一致

李俊仁解釋,這次研究特別點在於,這4種語言的字形和字音對應都不同。中文字型和字音幾乎沒有對應規則,希伯來文雖是拼音文字,但一般文本中會略去母音符號。英文也是拼音文字,但字型字音對應不一致,西班牙文則完全一致,「中文和西班牙文若放到同一光譜,幾乎是最極端的兩種文字系統。」

團隊在4國各選21位大學生作為受試者,透過核磁共振造影技術,替大腦「拍照」。出來的腦造影顯示不管哪種語言,在聽覺、視覺的詞彙處理上,大腦功能運作都非常一致,沒有過去迷思的左右腦之分。

學閱讀「字音」也很重要

吳嫻表示,坊間常說靠圖像學中文,很多外國人學中文也都是靠圖像記憶。但並非所有中文字詞都可以這樣記,只靠圖像記憶、死背,不見得對閱讀有幫助,「字音」也是重要學習線索,未來更適合的中文教學方法,應該適度連結字型和語音。

李俊仁說,這次研究主要證實不同語言閱讀、書寫的大腦運作模式都大同小異,但運作區塊和活化模式一致不代表背後運作歷程完全相同,這部分還可以進一步深入。但這次研究突破傳統認為以視覺和圖像訓練閱讀就好,但從研究發現,加入「字音」訓練也可幫助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