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Forum)上周的會議中,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最新調查報告,過去50年,全球塑膠製品的使用量增長了20倍,預計未來20年的使用量還會持續倍增,到了2050年,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將會比魚還多。單人帆船環球的世界紀錄保持者麥克阿瑟在遊歷各大洋後,也呼籲相關產業該厲行塑膠回收。

嵌入永久的圖片連結

塑膠因為方便好用、製造成本低廉,成為全球最廣泛使用的材料之一,而且需求量仍在持續增加,2014年塑膠製品產量更達到3.11億公噸,然而,使用完後所產生的龐大塑膠垃圾,只有5%被有效回收,40%都被填埋在垃圾場,另外還有3分之1則進入脆弱的生態系統,如世界各大洋中。

嵌入永久的圖片連結

該報告顯示,過去幾十年來,每年起碼有800萬噸的塑膠流入大海中,就像是每一分鐘都將一台載滿塑膠的垃圾車往大海傾倒。如果人們繼續坐視不管,到了2030年,排入海洋的塑膠量相當於每分鐘倒入兩卡車量;2050年則會增至每分鐘4輛。以漁獲量來比較的話,2025年以前,每3公噸的魚獲中有一頓是塑膠;到了2050年,撈起來的塑膠就會超過魚了。

人類仍是最終受害者

任意被丟棄的塑膠袋一旦流入海洋中,在海洋中被分解,魚群吃下分解過程中所釋放的有毒物質,而最後吃下有毒物質的魚再進入人類食物鏈,人類仍舊是受害者。此外,大型的塑膠垃圾也可能不小心被海龜及海豹等吞下,而造成這些海洋生物的生命危脅。科學家同時也發現無數微小的塑膠碎片不斷漂向海洋底部,但目前這些微小碎片對於環境和健康的影響仍是未知數。

資源回收仍是最佳方式

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尤其塑膠工業仍舊面臨著高需求量的產業壓力。

一同參與調查的麥肯錫商業與環境中心(McKinsey Center for Business and Environment)的斯塔奇(Martin Stuchtey)博士表示:「塑膠是現代經濟的主力材料,但塑膠同時也是只能使用一次的材料。這表示,為了製造塑膠而所耗的能量成本,最終將會摧毀這個產業的價值。因此,如果改以循環經濟的思考模式來想,如何將使用過後的塑膠轉化成有價值的原料,這種創新可能可以帶來改變。」

艾倫·麥克阿瑟則提出「新塑膠經濟」,她認為透過產業、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合作,持續回收利用,讓塑膠永遠不會成為垃圾,也不會有機會影響自然生態系統。解決辦法的其中一部份就是重新思考產品包裝的方式,來降低對塑膠的需求,例如,小東西可以選擇用能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水溶性薄膜(Water-soluble film)來包裝,如此下來,難以被溶解的聚氯乙烯(PVC)和發泡性聚苯乙烯(expandable polystyrene)就可以被淘汰。

製造商也可以重新設計他們的塑膠產品,讓這些產品可以更有效的被重複使用,並重新考慮他們的生產方式,讓循環再利用變得更加容易。另外,產品製作的原料也可以考慮塑膠以外的選擇。

然而,而這篇調查報告也承認,製造出能夠被回收和製成堆肥的塑膠仍是必須的,並敦促全球共同響應垃圾回收,避免讓塑膠垃圾流入大自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