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們過去常說,跌得越深,彈得越高。他們現在絕口不提了。2008年崩潰的影響還陰魂不散,最新的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期已遭到下調。

當然,世界經濟的持續停滯,不只是對經濟學理論的「打臉」,還造成了切切實實的損害。雖然這不能怪罪政客和央行官員--或者還有經濟學家--的創新能力,但是如果他們更為大膽、行動更加協調的話,他們的救濟措施的影響力本來是可以更大的。

誠然,用普通標準來衡量,全球政府談不上謹小慎微。如果不是美國和其他國家推出了財政刺激政策和激進的貨幣寬鬆政策,事情看起來甚至會更加糟糕。然而,今年全球經濟料將成長區區3.2%,距離危機前的趨勢水平更加遙遠了。而僅僅按照當前策略加倍下注,是不太可能奏效的。大規模債券購買,即所謂的量化寬鬆(QE)已經處於收益遞減狀態。他們還嘗試了負利率政策,但也未能重振放貸,而且央行已經不能或者不愿進一步降息了。

負利率

那麼祭出新的財政政策如何?如有可能,當然很好--但是最需要這麼做的國家卻最難這麼做,因為這些國家已然債台高築、岌岌可危。

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新財政報告所言,把在長期內遏制公共支出的措施(例如延遲退休)與在短期內提振需求的措施(下調個人所得稅、提高僱傭補貼和修建基礎設施)結合在一起,幾乎所有國家都可能變得有利於成長。一個國家一個國家來,讓貨幣政策走上正軌,當然會有所幫助--但可能還不夠:沒有任何單個國家足以應對全球的需求短缺。

成立一個世界財政部短期內是沒戲了。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各國政府並未更努力地讓他們的財政政策更智能地協調起來,或者壓根沒努力。全球經濟持續下滑的部分原因是國際性的溢出效應。加強協調會考慮這些因素:能安全部署財政刺激的國家,會在考慮國內形勢的同時考慮全球形勢,財政政策的制定會以互動的方式進行。

即使是在歐盟--你以為經濟協調是項準則,單一貨幣制度使得協調至關重要的地方--內部,也不見協調跡象。在全球層面,例如IMF等論壇,可能會指望美國去引領任何的這種努力。因此美國應該這麼做--但其首先將需要修補好殘破不堪的決策機制。如果華盛頓不能就自己的稅收或支出作出決定,那麼協調的問題就無從談起。

如果經濟繼續滑坡,各國政府無法加強協調,那麼最後的手段可能是一種貨幣和財政政策混合體--聲名狼藉的直升機撒錢。各國政府會進一步減稅和/或增支,但透過印鈔而不是舉債來負擔成本。在某種變相情況下,中央銀行可能直接給納稅人發支票。

這個主意無疑令人震驚--但就在不久前,QE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直升機撒錢實際上比QE還有效:其直接作用於支出端,而不會有刺激需求失敗的問題。其危險在於,可能引發央行之後無法控制的通膨。哦,有個小細節是,這在歐洲是非法的,在美國則只是會引發政治衝突而已。

於是,一方面,面臨著全球經濟成長持續緩慢、才能和資源全都被浪費的前景。另一方面,有那麼幾項政府不能或者不會使用的未經檢驗的救濟措施。也許,隨著政府慢慢領會到第一點,他們將願意勉為其難地考慮第二點。畢竟在崩潰8年之後,這個問題肯定沒法自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