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是有起有落,但在過去幾年裡,中國經濟起落的節奏快得超乎尋常。中國第一季實質年成長小幅降至6.7%,但許多分析師並不信任官方數據,而是將注意力放在其他指標;而從這些指標來看,目前中國經濟似乎正在走強。其一,中國首季名目成長率升至7.2%;其二,不動產部門正在加速復甦;其三,3月的工業產出年增率升至6.8%

這當然距離兩位數字成長相當遙遠,但從投資人年初的悲觀氣氛來看,也確實十分令人意外。當時,資本外流上升、人民幣走貶和股市大跌引發各界疑慮,但三者目前的情況都已經改善許多。

不過,認定中國經濟會持續上揚的人,最好先檢視一下過去幾年的模式。自2012年初開始,中國成長率趨勢即持續走低,但也有一連串短期升降,這些波動背後的力量即為時有時無的政策支持。官方為了達成年度GDP目標,在成長下滑之時推出刺激政策,而在經濟成長上升後,又擔心經濟過熱而取消刺激政策。

問題在於,每次上升所需力道愈來愈大。這一波經濟回彈,是緊接著放款熱潮和連串不動產刺激措施而來,第一季的新信貸總額較去年同期增加42%,為三年來最高。等到成長再次走緩,政策刺激的空間也會更小。

在此同時,監管機關亦試圖讓部分領域有所節制,例如開始打壓債券市場的槓桿等。然而,中國必須推動更為強力的改革,才能增加經濟的長期活力,例如減低金融系統的債務、打破國營企業獨佔、消除產能過剩等。

專家認為,中國會將焦點放在有助支持成長的改革,例如為新創企業提供更多融資等。中國不願推動困難改革的原因即為擔心影響成長,也就是說,等到小循環的趨勢轉而向下之時,下滑並不會持續太久,就和這波上揚一樣。

不過,有些因素並非中國所能掌控。聯準會在12月升息後就沒有再次升息,而聯準會保持謹慎的主因之一即為中國。中國經濟改善或許清空了聯準會再次升息的阻礙,但升息可能會讓美元走強,為人民幣帶來更多壓力、增加中國資本大量外流的風險,再次引發各界對中國經濟體質的疑慮。

The Economis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