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缺水隱憂正日益惡化,不僅已是全球最乾旱的大陸(以人均計算),如今正遭逢從越南南部蔓延至印度中部的嚴重乾旱。

東南亞和南亞部分地區目前正遭遇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其中以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亞洲稻米產區)和中部高地、泰國76省中的27省區、柬埔寨部分地區、緬甸大城仰光和曼德勒,以及印度超過25%人口居住的區域,均為受創最重的地區。

雖然乾旱不會像水災一樣摧毀樓房,但將耗費很高的社會和經濟成本。數百萬亞洲人民目前正面對嚴峻的缺水危機,有些甚至必須被迫遷徙。緬甸、泰國和柬埔寨也必須縮減新年期間所舉辦的傳統潑水慶典。

同時,全球稻米生產大國泰國、越南和印度因旱災而不斷升高的損失,已威脅全球原就緊縮的稻米市場。由於泰國和越南稻米高占全球稻米出口的一半,也占這十年來出口預估成長的近75%,因此對泰越兩國來說,稻損的影響甚鉅。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水稻栽種區中,已有23萬公頃被摧毀,因枯竭的河流導致南海鹽水倒灌,造成近10%的農地面臨貧瘠的可能。

這波旱災可能前所未見,但也不算異常。反而在亞洲的環境挑戰,例如生態系統退化、地下水枯竭、水資源汙染、聖嬰的熱帶天氣模式和全球暖化效應,都只會讓乾旱愈來愈常見和嚴重。

此外,亞洲就算不受到乾旱的衝擊,也正面臨重大的限水危機,因亞洲每年人均供水量為2,816立方公尺,已低於全球平均6,079立方公尺的一半。

世界銀行(World Bank)警告,氣候變遷導致水源短缺危機惡化,可能讓中東、北非等地區付出高昂代價,至2050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恐損失6%

世銀發布報告指出,隨著都市快速發展、人口擴張,推升水資源需求出現指數型成長,即便是水源豐沛的地區到2050年都將面臨難關。水源供應的不確定性已日漸升高,乾旱與氣候變遷等因素更可能導致缺水危機惡化,造成糧價上漲、移民動盪、甚至暴力衝突。

世銀指出,缺水常肇因於管理不善,而非水資源不足。許多水源因企業與農業使用效率低落而遭到浪費,在某些城市,因管線漏水而流失的水量甚至高於家庭實際用量。報告也警告,充足的經濟因素顯示,反常的降雨量可能演變為暴力衝突,非洲、巴西與印度均曾在旱年或水災後發生衝突。

報告指出,水是生產的關鍵要素,水資源減少可能導致經濟成長減緩,讓經濟前景烏雲罩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