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個好東西,人人都有一個,但不見得人人都明白如何使它發揮最大效益。

就拿數學和理化來說,當學生時,許多人恨透了這些科目,覺得自己沒天分。美國奧克蘭大學工程系教授芭芭拉歐克莉(Barbara Okley)也不例外。她從小數學常不及格,偏偏還遇上糟糕的數理老師,更確定她往文科發展的決心,大學主修俄語。

陰錯陽差下,她有機會重新求學。為增加出路,這一次,她改念電子工程。但這一次她開了竅,從學士讀到博士,無論是電磁學、熱力學、物理化學,成績愈來愈好,「進博士班後,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到滿分。」

什麼造成如此大的改變?

「我決定重新訓練我的頭腦。」歐克莉寫到。

她的新書《用對腦,從此不再怕數字+學會如何學習》,提到多個將「文科腦」改造成「理科腦」的秘訣,只要掌握學習方法,就能自由跨領域穿梭。這些方法,也使她的MOOC課程「Learning How to Learn學習如何學習」,成為2015年全球最大課程平台Coursera最受歡迎的課程。

數理輕鬆學法則一:切換「專注 -- 放鬆」模式

書中提到幾個 人們懼怕數理的原因。 其中之一,是涉及 「定勢效應」 ——既定觀念會阻礙我們找出更好的方法,使我們面對習題時,不知該如何下手。

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會更專注、更勤奮練習,不找出解答不干休。事實上,這時候如果出去走走,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稍後回來,反而更有助於解題。

這是因為, 大腦有兩種思考模式:「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 一道題目要進入大腦,剛開始得靠專注模式;但進入專注模式的時間愈長,就用掉愈多力氣。這時適時讓大腦休息一下,切換到發散模式,往往能使人精神一振,以全新角度看事情, 這也是為何休假很重要的原因。

「「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的圖片搜尋結果

但許多人學理科時,認為自己學得比別人慢,而感到灰心挫折。其實,學習就像砌牆,總要讓水泥有時間固化,才能黏得牢一塊塊磚。若只是逞快,一味往上砌磚,牆可能很快就塌了。

話說回來,只要幾個小時,發散模式就能使大腦獲得進展。所以,千萬不要超過一天不碰新學的知識,否則可能忘光光。 這是因為, 大腦需要反覆多次才能記住新東西。 所以, 一周內反覆練習十次,效果遠高於一天狂練十次。

數理輕鬆學法則二:畫重點不如多思考

另一個學習重要觀念是 「學習組塊」 。組塊可以想像成拼圖:如果先知道拼圖的全貌,我們就不會瞎子摸象,而能很快明白不同顏色的拼圖塊大致會放在哪個區域。

所以,學習新數理觀念時,千萬不要立刻開始做習題、對照答案;你 應該在了解決知識脈絡後,親自動手寫下解題步驟和推理過程,這會迫使你把問題想清楚,檢查是否真的理解。

此外,許多人會在閱讀時畫重點,歐克莉認為,這反而會騙了你,使你以為已經將畫線部分記入腦中。其實, 每讀一段就停下回想內容,在腦中汲取重點,不要只是被動反覆閱讀,學習反而更專注有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