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歐元區存在最大的隱患,很可能不是經濟成長停滯、失業率偏高、負債累累的歐豬五國(PIIGS),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Martin Wolf)指出,完全由德國的利益及看法主導歐盟事務,才是歐元區最大的問題。

談到歐元區的未爆彈,許多讀者可能會想到經濟體質較弱的歐豬國家,例如至今仍在協商紓困的希臘、或是 2013 年接受國際金援、被唱衰會步入希臘後塵的愛爾蘭,其中愛爾蘭 2015 GDP 成長率寫下 7.8% 的佳績,純粹從數字上來看,遠勝歐元區的全年成長率 1.6%,也高於中國的經濟成長率 6.9%

愛爾蘭擺脫歐豬國家臭名,而試圖振作的希臘5/8日也通過嚴苛的撙節法案,希望藉此獲得新一輪紓困,但《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夫(Martin Wolf)認為,如果歐元區只看重債權國的利益,並任由德國在總體經濟的方針上佔有主導地位,歐元區恐怕遲早會失敗。

過去歐債危機鬧得沸沸揚揚,希臘要求減免債務,德國卻相當強硬,近期談判時仍不願讓步,有不少分析從兩國的歷史文化、甚至是國民性格切入,但或許雙方不對盤,癥結點不只是因為文化及價值觀不同,而是德國對總體經濟的策略不適合歐元區。

2008 年金融危機過後,德國在歐元區的事務上更具有影響力,馬丁沃夫直言,這不見得是件好事,德國深受新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反映在總體經濟政策上,是政府少干預市場、維持物價水平穩定,以及財政收支平衡,自然看不下去希臘大肆舉債刺激經濟的做法。

他認為這樣的想法,若是實行在一個規模較小且開放的經濟體十分理想,或是一個規模稍微大一點、產業高度競爭的經濟體,例如西德在二戰結束後,執政當局確保自由競爭和生產效率,使經濟快速復甦,不過今日歐元區整體是一個規模至少比德國大三倍的經濟體,由於各國產業導向不同,在國際貿易上也不如德國那麼開放,德國式的總經策略就不一定可行。

歐元區的矛盾,除了希臘和德國等債權國的緊張關係,歐央行(ECB)近來也是口水戰的焦點,德國財政部長 Wolfgang Schäuble 4 月中呼籲,該是時候各國央行「戒掉毒癮」、退出寬鬆貨幣政策了,被外界認為是德國官方對 ECB 負利率政策最強烈的反彈。

德國人的憤怒,是因為負利率使德國國內利率降至歷史新低,人們很難像過去一樣光靠存款就能存夠退休金,民眾得花更久的時間累積老本、擔憂老了變成付不起生活開支的窮光蛋,讓德國財長忍不住指責歐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而德拉吉則是回應,ECB 職責是追求整個歐元區的穩定,要考量的不只是德國。

儲戶收益縮水確實是大問題,但馬丁沃夫指出,德國批評 ECB 貨幣政策過度寬鬆,卻忽略了緊縮銀根的危險性。他認為,德國以為通貨緊縮不會造成什麼大問題,然而通縮其實會加重實質負債、破壞薪資水準的彈性,以及削減貨幣政策的效果,通縮風暴的威脅性遠比負利率更大。他還強調,如果歐元區的總體經濟方向只考慮德國和債權國的利益,終將面臨失敗一途。

馬丁沃夫認為,比起繼續吵負利率的問題,或許該思考如何提振歐元區的實質需求,2015 年第四季的需求水平較 2008 年第一季還低了 2 個百分點,同期相比美國則是攀升了 10 個百分點,這其中與德國需求疲軟脫不了關係。如何解決需求疲弱的宿疾?又如何使超額儲蓄用於投資活動?或許才是歐元區當前亟需處理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