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駭客任務可能即將實現!現在科學家正在設計一個「人造子宮( Artificial Wombs )」設備,未來胎兒不必仰賴母體可獨立生存體外。 不過機器還沒問世,已引起人道組織的抗議,認為這項發明嚴重侵犯生物倫理( Bioethical considerations )。

「Artificial Wombs」的圖片搜尋結果

綜合媒體報導,以往人工受孕(包含試管嬰兒)的步驟是,從女性體內取出卵子,在體外進行人工授精後再將受精卵植入母親子宮內。不過科學家目前正在打造一個完全人工的母體環境替代女性子宮。據科學家表示,未來只要取出母親的卵子,從受精到胚胎發育都將在體外進行, 嬰兒出世前會住在充滿合成羊水液體的子宮內。

這並不是一個炒作的傳聞,科學家正積極研發「體外發育( ectogenesis )」技術。這是由英國科學家霍爾丹( JBS Haldane )在 1924 年提倡的概念,他曾大膽預測 2074 年將只有 30% 的人類是由母體所生。依造現今科技進步的速度,就有未來學家( futurists )公開表示未來 20 年將是體外發育技術蓬勃發展的黃金年代。

科學家認為人工子宮是為了解決懷孕衍生的風險問題。無法受孕或是體質無法孕育胎兒的族群,包含不育婦女、男同性戀及跨性別者,都將首先受惠。但也有倫理學家認為, 這項發明也將顯露基因工程的陰暗面,意味著人們可依照喜好「訂製寶寶」, 包含眼珠及頭髮的顏色、身高外型、性能力甚至智商,達到改進人類缺陷基因的優生目的。

然而,科學家也宣稱人工子宮也將終結代理孕母的人道危機。但生物學家可不這麼認為。「以機器代替孕母對於人工流產沒有幫助」他們說。懷孕不單是「母雞下蛋」的行為而已,生物學家相信懷孕是一種神聖的過程,媽媽與胎兒不僅分享一個共生環境,兩人之間也因此建立起親密的情感。

「Artificial Wombs」的圖片搜尋結果

生物學家認為,倘若女性沒有經歷這一段歷程,而要她們珍惜活在人工子宮的寶寶是不可能的。無論是還沒「孵化」的胚胎或是已經生下來的寶寶,被拋棄的可能性將大幅提升。而沒有接受到母愛來滋養的嬰孩,在成長過程中也將面臨情感失調及人際關係上的障礙。

優生學會犧牲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生物學家以過度育種舉例,狼與狗的配種的結果將失去狼 5 %的生物性,犬隻間再進行配種又會喪失 35% 的多樣性。他表示, 優生學目標不是在創造人類的多樣性,而是創造人類的理想品種。「限制基因的發展,也將削弱人類面對極端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