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的繁榮與衰退,以宏觀的角度來看,大抵是在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動態平衡中發展。在工業革命前,一個地區的人口數量決定該地經濟生產力的上限,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人眾兵強是國家強盛的根本,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發展農業才能獲得足夠的糧食,循環之下促進人口增加。這也是17世紀前,中國和印度在經濟生產力領先全球的主因——簡言之,「人口眾多,以農立國」。

1765年,瓦特(James Watt)發明蒸汽機,造就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19世紀後半,電力和內燃機所帶來第二次工業革命,讓英國、美國、西歐諸國與日本,國民人均生產力大幅上升,全球的農業、製造業、礦業、運輸業,持續出現巨大變革。

20世紀初,亨利福特(Henry Ford)將「裝配線」的概念,運用至汽車工廠,讓工廠工人只要「專注處理某一個步驟的工作」,最後將每一步驟串聯起來,製成產品。翻新的製造概念,不再局限於讓工人從頭到尾完成所有生產線步驟。自此之後,「工業量產(Mass Production)」開始在世界各地傳開,並應用於各種商品上,甚至連服務業也引入分工量產的概念。已開發國家的工業生產力因此大躍進,人類的生產力達到有史以來的巔峰。

接下來是20世紀末,電腦在工業上的應用,大幅提升商品的供給效率,商品生產的速度逐漸超越商品消耗的速度,大大顛覆「擁有商品就能掌握價格決定權(議價權)」的情況。現在,購買商品的人才是老大,製造商品的人只能淪為接受者,失去議價的權力。

既然商品生產的速度加快,科技越來越進步,最後能主導全球經濟發展的關鍵,就取決於商品消費者——消費者數量、單一消費者的消耗量。然而,現今全球總人口的長期趨緩,當人類消費速度減緩,但商品生產速度不減時,全球將進入長期供給過剩的狀態,屆時全球經濟將出現一波大蕭條。

若分析未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以及已開發國家的人口結構變化、國民的平均年齡變化,這些地區人口結構的演變,已預告21世紀的未來經濟。首先,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已開發國家一直是全球主要消費主力,但根據聯合國的人口推演,這些國家的總人口,最快在2020年至2030年的十年間,就會進入減少趨勢。這對於全球經濟前景來說,無疑是則悲觀的訊息。

已開發國家的出生率持續下滑,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和聯合國,透過交叉比對較低出生率、目前出生率、較高出生率等數據,模擬預測了未來人口的可能發展走勢,歸納出「低推估(Low)」、「中推估(Medium)」、「高推估(High)」的總人口變化。

從俄羅斯、南韓、台灣、香港、中國、印度,以及其他已開發國家等人口眾多國家的出生率變化來推估,發生低推估(Low)路線的機率明顯高出許多。最快可能在2040年左右,全球總人口就會邁向負成長,這取決於未來開發中國家人口成長速度,以及已開發國家的經濟衰退速度。

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印尼、南非,在過去數年裡經濟成長越穩定,但出生率卻是逐漸下降的;而已開發國家,如德國、英國、日本、義大利、法國,面臨的國家經濟力越來越不理想,同時出生率亦沒有明顯提升,這兩項都是影響全球人口變化的主因,值得我們注意。

全世界各地,對於水電、能源、食物、服務、生活用品等資源消費的巔峰年齡,皆坐落在1555歲的壯年時期。也因此,全球人口數量增加速度的減緩,亦同步對經濟造成影響——消費者減少,產能便會過剩。

針對各年齡層的消費比例和人口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於1970年,運用高運算電腦硬體來模擬未來人類社會,對於各種生活需求的變化。模擬數據顯示,如果在2040年左右,全球總人口邁向負成長,那麼未來人類對食物的總需求將會下降。如此的結果,將會導致原物料市場就會形成長線空頭的走勢,同時服務業需求亦會下滑,造成許多已開發國家GDP停滯成長。

此外,全球高齡化人口大幅增加之際,消費力衰退,耐久財和各種生活用品的需求也會隨之減少,迫使工廠降低產能。一旦工業生產效率下滑,商品供給過剩,企業投資和產業的發展都將進入極低毛利率時代。

 資料來源/<a href=

 資料來源/<a href=

 

 資料來源/<a href=

目前人口結構已邁入長期減緩趨勢的已開發國家,包含如德國、西班牙、日本等大型經濟體。這些國家的政府近年因此持續透過各種政策,試圖刺激民間消費。譬如,德國於2015年大舉接收150萬名的難民,即有協助舒緩德國人口老化、生育率低迷等問題的作用。

引入年輕力壯的新移民有助於經濟,根據德意志銀行估算,德國每人每年平均消費力為12000歐元,若納入一百萬民的新移民,總消費額可增加120億歐元;此外,入境德國的難民平均年齡為23.3歲,比德國人口的平均年齡44.5歲,還要年輕許多,只要讓他們有就業機會,便能大幅推升德國的民間消費。從這個角度思考,就不難理解,為何德國總理梅克爾即使面臨支持率持續下滑,也要接受難民。畢竟,以德國長遠的經濟發展為考量,在全球進出口貿易成長力大不如前的情況下,避免人口持續減少是必要的國家政策。

當然,接納大量移民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於當地居民來說,難民危機是「政治問題」,但若暫時撇開移民融入等社會問題,難民湧入歐洲的「危機」,或許洽好是歐洲人口結構的「轉機」。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若能幫助流亡的難民,轉化成勞動力,反而是一種契機。

不同於歐洲近年直接受到恐怖攻擊,或是鄰近中東地區動亂的副作用的干擾,在目前已開發國家中,人口結構最完善的當屬美國。美國的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不論是經濟前景、社會福利、國力發展,都比不上前者,因此美國的海外移民年年增加。

 圖/作者自製提供

即使出生率維持低水平,但龐大穩定的移民彌補了美國的人口結構缺陷,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到,美國各年齡層的人口相對均勻,這對美國維持長期民間消費穩定成長相當有利。更重要的是,美國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區域消費市場,亦是影響全球經濟最重大的國家,美國維持人口穩定成長,對全球經濟發展也會較為有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