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戶外活動風興起,吸引不少人到海邊戲水、嘗試各種水上活動,而岸上也常可見不少民眾在陽傘下野餐、享受日光浴,或是打沙灘排球等消遣,但隨著人潮漸多,汙染及破壞也隨之而來。不僅岸上、海中垃圾變多,本來屬於海洋的資源也遭受剝奪,許多遊客在沙灘上隨手撿取石頭、貝殼及亂丟垃圾等陋習,導致海洋生物出現生存危機。

圖取自:Shell We Move?/ SUUMO(スーモ)

許多調查都顯示,不少國家海邊都曾發現寄居蟹找不到殼替換,而隱身於塑膠瓶蓋、燈泡座等垃圾當中,讓生態學者及當地居民感到不捨,並意識到事態嚴重,台灣墾丁一帶就有保育人士與當地居民因而串連多方社區發起「蟹謝注意 x 全台募殼計劃」,向各地民眾募集貝殼讓寄居蟹可用,並藉由群眾之力淨灘,自發清除岸邊垃圾。

而在日本則是有房地產公司與日本東京海洋大學合作,他們發現因人類撿走貝殼的數量遠超過於想像,導致寄居蟹無殼可用,只能屈身在不合身體尺寸的貝殼中,便由這群東京海大生態系的大學生發想,設計出一款由可分解澱粉製成的「仿生殼」,讓寄居蟹有殼可用。

圖取自:Shell We Move?/ SUUMO(スーモ)

這群海大生從觀察、設計到出模,完完全全都是為寄居蟹量身打造的「仿生殼」,不僅殼口、殼寬經過精細的計算,除了要讓寄居蟹可將腹肢順利移入之外,他們將殼身仿造如繭的形狀,兼具堅固及輕盈這兩種條件,考量到永續環境發展,他們以澱粉製成外殼,好讓經寄居蟹使用過後的淘汰殼可以分解而不污染環境。

仿生殼的出現替找不到新殼的寄居蟹帶來一線希望,畢竟寄居蟹在換殼的過程中,是他們較脆弱的時刻,值得慶幸的是,許多有心人意識到環境破壞的嚴重性,透過改變生活方式,或群眾之力維護環境。生態專家表示,面對生存環境遭受威脅的海洋生物,人們所能做的除了像製作「仿生殼」這樣的暫時替代方案外,更重要的是減少環境破壞,並認識生活周遭的環境特性,進而守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