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總是擔心孩子的睡眠問題,孩子還小的時候,爸媽擔心孩子沒睡飽?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又苦惱孩子怎麼那麼難叫醒?美國一份最新研究則再次凸顯,睡眠的重要性,對青少年來說,「睡錯」會嚴重影響課業、情緒和行為表現。

睡眠確實都是非常值得密切注意的問題。因為一個人能否睡好、睡滿,與他醒著的時候,能否有好的表現極度相關。睡好了,才具備應對一整天挑戰的能力,機會來臨時,也才抓得住。

「sleeping in teenager」的圖片搜尋結果

如今,一份新研究再次凸顯青少年的睡眠問題。這份研究說,青少年大白天花太多時間睡覺,或是晚上當「夜貓子」,都會嚴重影響課業、情緒和行為表現。

人的身體會根據一個中央時鐘運作,它會控制晝夜節奏、24小時的睡眠和清醒週期、進食和活動,以及所有的修生養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中央時鐘,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柏德校區的心理學家樂布吉瓦(Monique LeBourgeois)就曾經研究3036個月大寶寶的睡眠型態,結果發現嬰兒們的晝夜生理時鐘都不一樣。而每個人的時鐘也會隨著人的成長和衰老調整、變化。研究人員提出「睡眠類型」概念,也就是根據一系列的生理因素判斷一個人是習慣早起還是晚睡。

整體來說,人在學童階段多屬於「早起鳥」,到了青少年階段又會變成「夜貓子」,等到進入成熟或高齡年歲,又會變回晨型人。遺傳變異多少可以解釋「睡眠類型」的不同,習慣與行為也有影響,而如果要用生物學觀點解釋,則與褪黑激素(melatonin,或稱睡眠荷爾蒙)的激增與衰退有關。

想知道自己究竟是晨型人或夜貓子,不用透過血液檢測,只需要做一份問卷量表就能知道。

而發表於《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的新研究也用這份量表,調查2000多位美國中學生的睡眠型態,與他們的作業完成度、計劃能力、情緒和行為表現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睡眠時間較短,並不直接影響自律和社會互動。但是,大白天睡覺或是習慣當夜貓子,會大大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表現

先前也有其他研究發現,夜貓子睡眠型態與青少年從事冒險或危險行為有關,比方說夜貓子青少年較易誤用毒品等有害物質、發生不安全的性行為,也可能出現財務風險。至於成年人的夜貓子生活型態,則多與健康問題有關,如中風、糖尿病或出現情緒障礙等。

報告主要執筆人、波士頓兒童醫院的歐文斯(Judith Owens)醫師說:「過去10年,我們已經研究出人體的每個細胞幾乎都有生理時鐘或晝夜節律振盪器,如果你讓生理時鐘失調,就可能打亂一切機能。」「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時差。有時差時,你好像一切都亂了套,生活亂糟糟」,歐文斯說。

歐文斯說,這份研究最想要傳達的是,關於睡眠,「重要的不只是你睡了多長時間,更重要的是,你在什麼時候睡覺,以及萬一『睡錯了』,你又會受到什麼影響」。

當然,每個人的生理時鐘也不是不可改變的,它會受燈光照射影響,特別是藍光。最近一份報告就指出,使用手機和平板,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即使關閉臥室裡手機和平板裝置的電源,還是會破壞睡眠品質。

因此,如果家長想要幫助青少年脫離夜貓子行列,可以試著叫他們早點上床,限制傍晚後的光線(特別是藍光)照射,白天則可以鼓勵孩子在光線充足的地方活動。

歐文斯說,如果孩子是到凌晨34點還沒睡的「嚴重夜貓」,則可能患了「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DSPD),這時可能就必須尋求醫師協助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