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一年花多少錢「校外學習」?教育部統計處近日公布104年度國小教育消費支出調查,發現平均每10位學生就有7人有參加校外學習活動,包括學習類科或藝文運動;104 學年度國小學生校外學習支出總額為 601.1 億,其中公立學校學生用在學習類科的比率及費用又比私立多。

7成學生校外學習公立學校學科花更多

「小學生補習」的圖片搜尋結果

教育部針對公私立156所國小進行教育消費支出調查,上學期共回收3225份有效樣本、下學期3206份,其中上下學期都有作答的問卷共2909份。調查分為學校支出及學生校外學習支出。

教育部統計,104學年度上學期國小學生校外學習支出率為76.7%、下學期74.9%,都超過7成,顯示平均每10位學生,就有7位到校外上一科以上的學科或才藝。

進一步以公私立學校區分,公立學校學生在校外參加補習班、課後輔導或照顧等學習類科的比率上下學期均高於私立學校,金額達465.8億元。私立學校校外學習支出則以藝文運動類較多,約12.1億元,佔私校學生校外學習支出54

從學習管道來看,國小生校外學習無論是學科或才藝,仍以補習班為主,一整年下來花在補習班、校外課後照顧或輔導、藝文運動相關課程等的費用約564億元,用在家教的費用則約36.4億元。

每人平均花6教部:花費以升學為考量

若從平均每位學生的支出金額來看,104學年度國小學生有校外學習支出者,平均每人花費約6萬元,其中學習類科有支出者的花費金額,約是藝文運動的2.2倍。顯示家長的教育觀念,通常仍偏重智育。

教育部推估,公、私立學校校外學習支出率都以學習類科較高,但公立學校更為明顯,與私立學校多數都已設有課後輔導課程有關;此外,公立學校學生校外學習花費仍以升學為優先考量。

家長焦慮:大家都在補、不補怎麼辦

「很多小學生小一就開始請家教,兒子班上13都有上全英語安親班。」教育部調查發現,有超過7成國小生都有參加校外補習或輔導,不管是學科或才藝,比率相當高。不少家長都說,雖然小學生沒有升學壓力,但看到每個孩子都在補,互相比較成績下,大家難免都會焦慮、緊張。全教總則直指,高補習率與「升私中」補習歪風有關。

兒子就讀小二的劉姓家長說,自己只給小孩補音樂、畫畫等才藝,但兒子班上多數學生都有補習或請家教,甚至有學生小一就開始每周五天上家教班、或將孩子送到全英語安親班,有些安親班雖是課後照顧,但多少都會有作文、英文等課程。

劉姓家長感嘆,就算是低年級學生,期中、期末考考卷上都會有成績,就連平日的習作有時也都會打分數,當量化的成績一出來,同學間難免會比較,家長不可能不問,比較後就一定會產生競爭心態及焦慮感,「不補行嗎?」

考私立國中全教總:小學補習歪風來源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表示,國小校外學習最多的類別主要是安親課輔,台灣的勞工處於高工時環境,多數家長沒有辦法準時下班去接孩子,「這很難改變,不只是單一教育部門的問題。」但除了安親課輔,還有一大部分是所謂的「升私中班」。

張旭政說,十二年國教制度紊亂,導致很多家長一窩蜂想考私立高中附屬國中部,可以一路往上念到高中、不用經過十二年國教升學,面對大量報考人數,私立國中多數用考試招生,挑過的學生表現自然普遍加,又變成私校活廣告,形成惡性循環。「教育部應透過私校法明確禁止私校用考試招生學生」,杜絕小學就要補習的歪風。

劉姓家長則指出,要改變國小補習風氣,需要「大刀闊斧」改變整體結構,例如取消百分成績制,只要告訴學生對或錯即可,老師自己再另外紀錄學生成績,教師的心態也要扭轉,才有可能減輕家長要求完美的焦慮感。

教育部:避免分分計較、紙筆評量最小化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許麗娟說,目前國小學習評量準則裡已明定成績評量應採「等第制」,盡量避免「分分計較」,並推動多元評量,將紙筆評量「最小化」,同時鼓勵教師改變課程與教學,呼籲家長不用太過操心、緊張,畢竟學習興趣才能跟著孩子一輩子,若一下塞太多內容給孩子,「反而可能搞壞學習胃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