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數據,瑞典被譽為全球第四大性別平等的社會,但即使如此,性別平等的教育也才剛起步,特別是在學齡前教育。

美媒Quartz報導,在瑞典部份幼稚園裡,玩具不會以傳統性別概念區分,所有小孩都可以玩汽車、積木、開怪手或芭比娃娃,小孩可能看到仿生機器人穿著芭蕾短裙,或是骷髏人、而非男生或女生的芭比在洗碗。這是瑞典的性別平等幼稚園。

園長Lotta RajalinTedx演講表示,幼稚園裡的小孩被鼓勵參加各種活動、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會壓抑女孩生氣或男孩落淚,所有孩子都可以表現他們最真實的情緒和樣貌。

 

Rajalin說,「我們學校不會給孩子貼標籤,我們不會說誰很漂亮又可愛,誰很粗魯沒禮貌」,老師們也被指導盡量不要用「男孩」、「女孩」的字眼,而以「孩子」、「人們」來代稱,其實瑞典字「hen」就是一個性別中立的單字,融合了男性han與女性hon

幼稚園的教育顯然出現了一點成果,烏埔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的一份小規模研究顯示,曾參加性別平等幼稚園的小孩較傾向與不同性別的陌生小孩接觸,且較不會被文化型塑的刻板印象制約。

首席研究員Ben Kenward解釋,「研究結果雖無法降低小孩以性別去區分他人,但減少了孩子用性別刻板印象去看待或分類他人,這給他們往後的日子帶來更多機會。」

但他也承認,未來的研究方向應了解這些就讀性別平等幼稚園的小孩在發展上是否較為成功,但他認為,「根據我們對這些小孩的訪談了解到,性別平等幼稚園的孩子對特定經驗較為開放,因為孩子的發展與他們玩樂和互動經驗有關,這些孩子的互動經驗較多、不受傳統性別侷限,因此可以合理總結,他們未來的發展可能更為順利。」

其他研究則曾發現,在校園內區分性別概念對孩子發展是不利的,例如男孩被鼓勵玩積木,這可以帶動他們的空間概念,女孩則被鼓勵順從大人的話而能獲得較優秀的學業表現,但其實兩者都需要同等的鼓勵和刺激。

也有心理學家發現,當老師普遍認為男孩無法在座位上久坐閱讀,或無法自律,這些刻板印象都會間接影響到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和成績。

儘管烏埔薩拉大學的研究樣本很少,針對36歲的小孩只有30個就讀性別平等幼稚園、50個普通幼稚園的案例,但其他相關的心理學和教育研究似乎也可用來佐證此份研究,例如一份2010年的報告指出,當老師刻意強調性別差異,小孩容易傾向與同性別的人玩耍、而排斥其他性別。

事實上,Rajalin在帶動學齡前性別平等教育這條路上並不一帆風順,當初他首開先氣之風創立這間幼稚園時也遭遇大量批評,他曾在2012年《紐約時報》的專訪中談過,「有大量信件、email和部落格留言的反對聲浪」,「大多數都不是論點,而是憤怒」,但對教育者來說,「去除孩子接觸到、想像到的獨斷限制」是他們無可厚非的責任,為的就是要讓孩子對所有生命保持開放與接受,Rajalin說,「我們不把任何東西拿走,我們只有增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