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貓熊數量雖然上升,但合適的棲息地正逐漸減少。中國與美國大學科學家利用衛星數據研究後發現,近年來受到地震與人為觀光活動等因素影響,貓熊的天然棲息地正在大量減少並分割化,使貓熊族群流散各地。

據《BBC》報導,杜克大學科學家皮姆表示,「外界已具備透過衛星影像評估貓熊現況的能力,這次研究便是利用上述資訊,統整出對於這種具象徵意義瀕危物種的管理建議。」

他指出,雖然貓熊瀕危的危機程度,去年已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瀕危降級為易危等級,但由於野外數量僅有1,800隻,打造新的保育區以及擴大現有區域對於貓熊生存相當關鍵。

相關圖片

這次2國科學家是利用地理繪圖、遙測數據與衛星影像評估從1976年至2013年貓熊棲息範圍的變化,結果發現適合貓熊的棲息地大幅減少,包括地震、人類侵犯、農業、興建道路、觀光與伐木等行為,都讓棲息地被切分,讓貓熊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

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徐偉華指出,「1976~2001年整體棲息地減少5%,雖然之後開始增加,但該段期間平均棲息地區塊範圍已減少23%。」

世界自然基金會亞洲計畫主管貝克表示,由於道路開發等因素,造成貓熊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逐漸成為少量族群聚集,無法彼此見面或繁衍。

據《海峽時報》報導,研究人員指出,商業伐木對貓熊棲息地百害而無一利,其餘包括興建道路造成棲息地消失與分割化,以及氣候變遷造成竹子分布改變,對於貓熊都是不利因素。打造自然保育區則可大幅減緩生活空間的喪失。

不過,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科學家劉建國則指出,近期當地發生的改變也令人感到振奮,例如伐木行為已經停止,以及成立新的自然保育區等。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自然生態與演化》期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