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盧安達、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南蘇丹與蒲隆地等東非國家決心逐步限縮二手衣進口,因為吃過苦頭。19801990年代的經濟自由化、債務危機、棉花價格大跌與廉價的中國服裝進口,打趴了整個非洲的紡織業,使國產衣比進口二手衣更貴。

一名男子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加販賣二手衣。路透

以肯亞為例,數十年前有50萬人從事成衣業,如今大減為2萬人,而且主要製造外銷成衣,這種衣服對當地人來說往往太貴。又如迦納,紡織業的工作機會從1975年到2000年大減八成。尚比亞30年前有自己的成衣業,現在許多人只買得起進口二手衣。

當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機構催促非洲國家開放市場時,西方國家卻透過限縮開發中國家的紗線與布料進口,保護自己的紡織業。

一些東非官員說,有些國家努力轉型,想擺脫長期以來靠原物料而非成品賺取外匯的模式,卻被西方國家欺負,美國今年3月威脅把「非洲成長與機會法」中六個受惠的東非國家刪去四個就是例子。

布魯克斯著有「服裝帶來的貧窮:快速時尚與二手衣背後不為人知的世界」一書,他說,「去除貿易障礙讓進出口更簡單,卻也讓非洲經濟體更易受到進口商品的衝擊,尤其製造業會變得沒有競爭力」,美國與東非的貿易爭端,暴露出「全球化的薄弱環節」。

基圖伊曾任肯亞貿易部長,現為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秘書長,他說,美國揚言把東非國家從貿易受惠國名單除名,「不論在政治上或道德上都錯了,盧安達等東非國家的領袖是對的,應著眼於大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