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今年一路飛漲,成為科技圈最受矚目的話題之一,但由於比特幣的技術複雜,導致許多人不夠了解而造成不少迷思。紐約大學電腦科學系助理教授 Joseph Bonneau 和普林斯頓大學的電腦科學博士候選人 Steven Goldfeder,當起「比特幣流言終結者」,破解個常見的比特幣迷思。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迷思 1:比特幣的供應量有限

根據比特幣的規定,利用電腦挖礦產出的比特幣只有2,100 萬個,而且永遠不會再增加。這項說法在規則上並沒有錯,但在政治上就不一定了。比特幣協定可以透過集體共識進行修改,只要比特幣網路的多數參與者決議就能夠修改比特幣協定,而且規定已經修改過幾次了。目前比特幣的確在多數使用者的共識下維持有限的供給,但這項規則的守護者是政治而非數學。

如果比特幣的社群同意主流經濟學家的觀點,那政治情勢可能會發生變化。經濟學家認為比特幣會隨著時間因為各種意外因素而慢慢減少,在供給有限的情況下,會造成比特幣陷入通貨緊縮。已經有些新的加密貨幣選擇不要和比特幣一樣規定限制供給量,而遵循經濟學家 Milton Friedman 推崇的低穩定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所以如果哪一天比特幣的供應量不再限制在2,100萬個,也不用太意外。

迷思 2:比特幣的用戶可以保持匿名

由於比特幣交易不會列出真實身分,因此能保障使用者的隱私。比特幣用戶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創造無數的假名,而多數比特幣軟體會為每次交易製造一個假名。甚至連維基解密也鼓勵贊助者以比特幣捐款,因為比特幣的匿名特性,讓外人無法輕易掌握贊助者的身分。

但其實大多數的比特幣用戶並未擁有比傳統銀行轉帳更好的隱私保障,甚至比純粹現金交易的隱私程度還要差。因為透過區塊鏈研究可以將使用者的假名連接在一起,而現在已經有一些區塊鏈分析單位開始為執法機關提供這項服務。更重要的是多數用戶在購買比特幣或出售比特幣換回美元或其他法定貨幣時,都會經過 KYCKnow your customer)程序以防止洗錢和賄賂,此時就會留下可供確認的身分,所以如果真的要追查還是有跡可循。

雖然技術能力優異的用戶可以利用貨幣混合協議和其他用戶交換貨幣,以隱藏自己的身分,但這種作法並不常見。另外,有些加密貨幣則提供比比特幣更強大的隱私保護機制,但相對的就不如比特幣流行。

迷思 3:比特幣不受法律控制

比特幣是暗網上網路黑市的主流通貨,法國金融監管機關則痛批比特幣是犯罪者的工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Stiglitz 更公開指稱比特幣不該合法。但其實新科技的出現總是會讓現有的法律難以規範,就像是汽車、電腦和網路剛出現時一樣。漸漸的這些新科技就會被納入法律的範圍,而比特幣也在進行這個流程。

比特幣交易已經在美國紐約等幾個州的法律中受到規範,所有主流的比特幣交易所也都至少會嘗試遵守 KYC 程序來防止洗錢。美國國家稅務局在2014 年就把比特幣認定為應稅財產,所以比特幣不受法律規範絕對是個錯覺。許多國家也開始積極擬定虛擬貨幣相關的法律和規範,例如日本在20174月簽署「支付服務修正法案」,讓比特幣合法化並加強監管程序。

迷思 4:比特幣浪費能源

比特幣礦工開採比特幣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來計算區塊鏈的加密難題,有些報導指出比特幣一次交易所消耗的能源和 3 週的家庭用電一樣多,甚至有人認為比特幣將在幾年內用光全世界的電力。浪費能源的說法要看從什麼角度去看,比特幣系統是真的就要花費這麼多能源,但這也是比特幣運作的必要開支,這些能源要算是浪費還是正常開銷就見仁見智了。

雖然現行貨幣看起來消耗的能源不多,但有些隱藏成本並沒有被計算進去,像是銀行所聘用的保全人員也消耗了不少人力物力。不過這些卻被視為金融體系的必要成本,而不被當成是浪費。相對的,比特幣所消耗的能源也是維持這種分散式體系所必要的。最好的情況當然是能找到不需要消耗那麼多能源就能維持比特幣交易運作的方法,或是有更環保的加密貨幣能取而代之。不過在那之前,這些能源就是使用比特幣的必要支出。

迷思 5:比特幣將取代信用卡和現金

許多比特幣的支持者認為比特幣終有一天會成為最主要的支付方案,而舊有的現金和信用卡將就此成為歷史。但事實上,比特幣目前並不具備成為普遍支付方案的條件。

最大的難題出於交易處理速度,目前的設計讓比特幣每秒只能處理沒幾筆交易,遠不及信用卡網路可以處理好幾萬筆交易,更無法處理各個地區每分每秒都在大量進行的現金交易。雖然比特幣社群有提升交易處理能力的規劃,但尚未達成有效的共識。此外由於區塊鏈特性的限制,比特幣交易不會立刻生效。平均每筆交易需要10分鐘才能完成,當用戶有額外的安全性需求時,甚至要多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雖然這些問題都還有改進的可能,但還很難肯定比特幣能不能成為通用的支付體系,更別說要完全取代信用卡和現金。至少目前看來,相較於成為日常生活使用的通貨,比特幣更像是黃金或國債這一類的有價儲備資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