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英國東英吉利大學與澳洲詹姆士庫克大學等研究團隊發現,萬一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到4.5℃時,原本生活在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區域物種,會有近50%2080年瀕臨滅絕,研究報告已刊登於Climatic Change期刊。

研究報告載明,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物種及其分佈。分佈範圍的變化已經發生,並預計會加速諸多普遍的動植物及其生態系統的相關風險。

研究團隊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於全球列舉的200個自然原始生能園區其中的35個收容眾多野生物種、特有生物與瀕危物種的生態園區進行研究,如亞馬遜、澳洲大堡礁、納米比亞沙漠等區,「通過研究一系列預測全球均溫,並模擬其對物種所造成的影響,再找出物種如何適應氣候變遷」。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教授Rachel Warren接受法媒《世界郵報》(Le Monde)的訪問時表示,所有的計算數據都在20X20的框架下,推算出多元物種在適應氣候變遷後,哪些物種會存活下來,又有哪些會面臨滅絕。

《世界郵報》報導,研究團隊量化了各國在「巴黎協定」下減排承諾的整體好處,並進一步將全球暖化預測從工業化時代升溫到2.7°C3.2°C二個不同情境,另外還預測從工業化時代到升溫4.5°C的情境,最後是氣候暖化限制在2°C的狀況。

科學家採用了Wallace Initiative 來模擬地理區域內居住的8萬物種從過去到未來,在不同季節的氣溫下、雨季、厚雲遮蓋等各種生活狀況進行相關模擬。

研究報告顯示,若根據「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故然有其重要性與益處,如果將升溫限制在2°C以內則會帶來更大的獲益。因此,如果按照「巴黎協定」的規定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2°C的話,獲益會更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