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假設,1620年從英國普利茅斯出發,前往北美新英格蘭的那批五月花號清教徒,在船上喝的是瓶裝水、吃的是塑膠包裝零食,那麼400年後的今天,我們還能在地球上發現很多他們的「遺產」:漂浮在世界海洋周圍的塑料碎屑,引發毒素增加到既有的環境毒素中,等著被一些倒楣的魚或牡蠣吃掉,再被端上餐廳或家裡的餐桌。

我們或許該慶幸,塑膠材料是在19世紀末才發明、20世紀中進入大量商產,以致於今日「僅有」92噸的塑膠垃圾要處理──其中69噸都已經是「垃圾」,而且只有約6噸被回收。

沒有人知道63噸未回收的塑膠垃圾中有多少是在海洋中漂流、被吸收。這是地球的最後一個水槽。有環境學者統計,每年從沿海地區進入海洋的塑膠垃圾約有千噸之多,大部分經亞洲大陸的人們任意丟棄,之後從河川被帶進海洋。

它們至少要450年才會被完全分解成分子,而這段時間海洋塑料每年都會殺死數百萬頭海洋動物,包括有700個瀕絕海洋物種可能會因它們而亡。

但是禁用塑膠,有可能嗎?自從同盟國贏得二戰以來──想像尼龍降落傘或輕型飛機部件──塑膠已大幅改變了現代生活的面貌,包括太空旅行和醫學。我們用塑膠部件減輕汽車和噴射客機的重量,好省下燃料。以密封和輕便空氣的包裹和夾鏈袋,運送貨品和保存新鮮食物的壽命。在安全氣囊、保溫箱、安全帽中,塑膠拯救了人命。

塑膠的量產與20世紀的初期石油煉塑的技術出現有關。石油公司將乙烯等廢氣排出煉油廠,而它們可以成為「聚乙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原料,這使得塑膠便宜得不得了,完全成了一個人們可以隨便扔棄的東西。於是20世紀中期開始各種廣告主打「免洗」生活,以各種一次性餐具吸引了正試圖從繁重洗滌家事中解放的家庭主婦。

今日,我們每年生產4.48億噸塑料,其中大約有1.8億是只供一次性使用的,包括很多在一拆封瞬間就成為廢物的包裝素材。

可以說,在塑膠發展的歷史中,人類以自己便宜行事壓垮了地球。這個「塑膠垃圾星球」是我們的創造物。解答的鑰匙其實就在你我手中──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國家地理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