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導演羅斯汀(Jed Rothstein)將數百家中國公司近年來到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騙局拍成紀錄片《中國喧囂》。羅斯汀日前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片中故事與中美貿易衝突的內容沒有直接關係,但揭示「中美兩國之間缺乏合作與溝通」現狀,仍對解決貿易問題有相通的啟示。

這部紀錄片被富比士(Forbes)評論為2018年最重要電影之一,片名也譯作「中國騙局」(China Hustle),影片圍繞美國知名做空人物大衛德(Dan David)展開,講述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資企業通過反收購(Reverse Takeover)美國公司如洪水般湧進美國市場,但背後卻隱藏了未被人察覺的巨大隱憂的現實。

除了片中故事主線博得媒體和影評家好評外,劇中描繪大衛德的心理轉變也是很精采。如大衛德在開場白中所述:「這部電影裡沒有好人,包括我在內。」

大維德是做空領域的大人物,現在是做空機構FG Alpha Management的投資長。他說:「我賺錢,但別人卻虧錢。我試圖講出真相,我試圖照顧我的家人和我的同胞。」「通常我能成功應對,但當我做不到時,我會試著從中汲取教訓。」

‘NO GOOD GUYS’: Dan David, above, says the government wouldn’t take action against Chinese companies that were deceiving U.S. investors in ‘The China Hustle.’

紀錄片從一群遊客在紐約華爾街大銅牛前的合影開始。這隻大銅牛作為華爾街的標誌性雕塑,不僅寄託了人們對股市的美好憧憬,同時也見證了股市動盪的血腥與無奈。

影片中的對象是有問題的中國企業,它們在經過專業化粉飾後,通過反併購方式到美國上市。20062012年間,有超過400家中國公司在美上市,且80%借殼上市反向併購),總市值高達500億美元

借殼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的股東在投資銀行顧問公司的幫助下獲得一家上市公司的絕對控股權,再由該公司反向收購非上市公司的資產和業務,使之成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達到間接上市的目的。

上市之後,這些中企股票通常都出現了成百倍的增長。每支股票從技術上看無懈可擊,宣傳上更是貌似投資者只要買入就能搭上中國經濟的快車──「穩賺不賠」。但是,當真相被戳穿時,美國股市的小散戶們就成了最淒慘的被騙對象,而那些策劃騙局的始作俑者卻賺得盆滿缽滿,沒有人對此承擔責任。

影片提出了三個問題:是否有人真正實地考察過這類中國企業?是否有人能在中國順利進行這類調查?好人與壞人、騙局與謀利的界限是什麼?

第一個問題:是否有人真正實地考察過「穩賺不賠」的中國企業?

影片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是做空機構「渾水公司」(Muddy Waters)的創辦人布洛克(Carson Block)。

「carson block muddy waters」的圖片搜尋結果

他原計劃買入東方紙業的股票,根據羅仕證券和羅德曼投資銀行的說法,這家企業專門銷售高質量紙製品到全中國各地,號稱年營業額1億美金,光是用來購買原料的錢就有500萬。

在布洛克決定親自前往中國調查東方紙業後,他卻親眼看到企業規模,乃至原材料都被誇大若干倍,且工廠內垃圾遍地,甚至根本沒幾台機器是好的。但跟風買股票的美國投資人根本不清楚,這種投資別說期待賺取利潤分紅,可能連本都撈不回來。布洛克回國後,迅速將調查結果發布在互聯網上,很快,東方紙業的股價應聲而跌。

「投資人一走 燈就滅了」

布洛克的調查報告引起了大衛德的注意,大衛德開始對另一家評級很好,號稱年利潤上億的中國企業──中國綠色公司發起調查。

大衛德聘用的員工在這家化肥公司門口足足守了344天,發現早晚進出工廠的員工人數、運送貨物的大貨車數量都跟宣傳完全不一樣。隨後大衛德讓人扮成免費派送王老吉涼茶的銷售員,最終查實綠色公司實際員工人數僅40餘人,貨車司機也只有1人。

影片中展示的經典造假鏡頭是:投資人的大巴到來之前,工廠的燈全部都是暗的;投資人一來,工廠的燈全部亮起,噴水池也開始噴泉。而投資人前腳剛走,工廠的燈又全部熄滅。

可怕的是這些中國企業如果在中國工商總局(SAIC)登記的企業規模是100億美元,到了美國就變成了1,000億美元。但在美國,對中國企業說謊話、提供虛假訊息,卻出現了前所未見的監管真空。

第二個問題:是否有人能夠在中國大陸順利進行這類調查?

「外國調查公司在中國是非法,風險是坐牢。」大衛德說。「如果有人在中國指出問題、發現問題,就會被投入監獄。」

這也是大衛德心路轉變最關鍵的一環。從回到家鄉見到昔日繁榮的社區如今凋敝的景象,到跟在中國被投入監獄兩年的同行會面,大衛德看到了「中國騙局」對美國的傷害、對西方民眾的傷害。這位逐利商人就此良心發現,這也是這部電影的緣起。大衛德在紐約賓州火車站第一次跟導演羅斯汀見面,他的故事就吸引了這位知名導演。

除了大衛德的故事,羅斯汀也告訴大紀元,他最想與中國觀眾分享片中的勇士──黃昆(加拿大華人)和夏天(片中接受採訪、匿名的中國金融記者)。「他們以及其他許多像他們一樣的人冒著風險,希望為中國金融體系帶來公平和透明的自由。」

羅斯汀表示,在片中黃昆最後說的那句邪不勝正,為了真相可以冒失去自由的風險。「我覺得這是非常激勵人的故事。」

片中勇士──加拿大華人黃昆的故事

加拿大籍華人黃昆也有在電影中出場,講述其在中國被捕的經歷。「夜裡12點被投入看守所。30平米的房間,地上睡滿了人,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他說,當時很害怕,不知道會被關押多久,同時也沒有人告訴他可以找律師。

黃昆是對沖基金(EOS Funds)創始人卡尼斯(Jon Carnes)手下的調查員,被派往中國進行獨立調查研究。該對沖基金曾根據黃昆發回的資料,在2011年匿名發布報告,指加拿大公司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Silvercorp Metals)在中國擁有的礦場有吹牛成分。

在報告公布3個月後,中國警察在北京機場扣留黃昆,指控其誹謗以及非法安裝攝像頭獲取資料。在經過一天閉門審訊後,中國當局以刑事誹謗罪判處黃昆2年監禁,當時黃昆36歲。

此案曾轟動一時。《華爾街日報》當時報導說,透過「反向收購」在美國借殼上市的中國公司來說,像黃昆這樣的投資研究人員曝光「有損」他們公司形象的證據,引發了一波賣空摘牌以及美國監管部門發出的欺詐指控高潮。

加拿大希爾威公司在美國股市的價格當年從每股16美元降至每股3.27美元。

「我並沒有做違法的事情,最後被關了2年。個人和家人受到很大損失,但我覺得我做的是對的事情。」黃昆說。2014年,黃昆出獄回到加拿大後,毅然將希爾威公司告上法院,指其與中共當局合謀,導致他被捕及被判刑。黃昆說:「我覺得我在中國被冤枉。在中國沒有正義,但在加拿大應該有正義。」

影片中,黃昆的遭遇觸動了大衛德的良心。在聽說黃昆回加拿大後仍需看醫診治,大衛德決定要做些什麼、來阻止這種騙局繼續發生。就如同片中黃昆說的那樣,「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值得一提的是,黃昆進行的調查類似於西方的企業調查方式(Due Diligence),是負責任的投資者在買入或賣空某隻股票前所做「前期調查測試」的一部分。黃昆服務的對沖基金公司向來以勤勉的投資調查著稱,黃昆的調查報告並沒公開掛在基金網站上,而是匿名發表在Alfredlittle.com網站,原因之一也是擔心基金的研究人員會遭到中共當局的報復。

據悉,黃昆是被當局根據中國實驗室化驗留下的訊息鎖定被捕,黃昆一直認為他的遭遇是中國當局和銀礦公司對股價暴跌的「報復」行為。

第三個問題:好人與壞人、騙局與謀利的界限是什麼?

當片中男主角大衛德準備告訴更多人「中國騙局」的真相、及時止損時,他遭遇了三重阻力。第一,幫助中國企業上市的美國券商、投資銀行,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以及負責企業辯護的律師。這種阻力不僅體現在影片內的故事中,就連影片本身也遭受同樣的壓力。據悉,「中國騙局」製作方保留了一切可能用於反訴訟的資料,確保片中引述的實例、人物都有根有據。

第二,美國證監會無法約束中國企業的造假行為。片中引用大衛德的話說,「畢竟這些中國企業的帳目存在任何問題,並不在美國證監會的處置範圍內。」「但更可笑的是,即便是放在中國,這些企業也沒有觸犯法律,因為它們從頭到尾騙的都是美國人的錢。」

第三,已持有這些中資企業借殼上市股票的投資人,他們顯然因為捆綁的利益不願意真相被揭穿。大衛德說,這個故事裡沒有一個人是好人,他同樣也透過做空這些股票來獲利。

影片中顯示,201767日,大衛德前往香港公開做空一家中國企業,吸引了國內外多家媒體到場。大衛德在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放緩,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做空機會。他說,過去5年中國根本沒有任何人因為造假被定罪,這種情況下,一些公司的CEO和投行肯定有動機去違規。

而渾水公司的布洛克也表示,雖然近來關於中國造假公司的消息有所增加,但可能只是曝光度增加。他說,這些造假案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沒有引起注意。

導演羅斯汀表示,電影的美國上映時間恰逢中美貿易衝突升級的當下,雖然內容跟貿易衝突無直接關係,但電影給人的啟示其實是相通的。「我希望這部電影鼓勵人們思考如何才能一起解決遇到的問題,因為世界經濟變得更加互相依賴。」

他尤其提到,在製作過程中很多位中國人願意冒風險和製作團隊交談,揭露存在欺詐行為的公司,講述中國市場和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他們那樣做是因為熱愛這個國家,他們希望中國能夠成為開放、自由、正常運作的社會,能夠遵循普世的標準。那會讓中國更好,對中國人更好,對我們所有人都更好。」他說。「美國和中國需要彼此,並且必須找到解決分歧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