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   29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不在12月的基督教民主黨(CDU)黨大會爭取連任黨魁,無論第4任期屆滿或提前大選,都不再爭取續任總理,也不再參加聯邦議會選舉,形同發表退出政壇的宣言。

梅克爾在記者會指出,她必須為基民黨與友黨在黑森與巴伐利亞兩邦選舉失利負起全部的政治責任,也認知民眾在聯邦政府組成與運作7個月後,已用選票明確表達他們不再支持政府。梅克爾表示,現在是時候開啟新的篇章,希望她有計畫的離任能讓脆弱的大聯合政府結束內鬥,並且專注於國政。

德國總理通常會兼任黨魁,但並非牢不可破的鐵則。向來主張二職應由同一人擔任的梅克爾已表明不會親自挑選繼任者,基民黨秘書長克朗普-卡亨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與衛生部長史巴恩(Jens Spahn)等人均已表態;克朗普-卡亨鮑爾被黨內自由派認為是明顯的繼任人選,史巴恩則在黨內帶頭反對梅克爾移民政策,由於繼任者將是基民黨在2021年議會選舉的總理候選人,黨魁之爭也被認為是基民黨的路線之爭。

基民黨在近日的兩場地方選舉分別嚐到慘敗,先是友黨基督教社會黨(CSU)在巴伐利亞邦失去1957年創立後一直享有的過半絕對多數,基民黨在28日的黑森邦選舉遭逢1966年後最差的表現,得票率跌幅達11%,與基民黨合組內閣的社民黨(SPD)同樣損失慘重,選票據信分別流向極右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與左翼的綠黨,顯示德國民眾對傳統政黨已經胃口盡失。

媒體指出,梅克爾常被認為是歐洲實質領導人及世界最有權力的女性,但2015年開放邊境接納難民的決定嚴重削弱她的人氣,基民黨在聯邦議會選舉表現不佳,讓各界研判梅克爾第四次出任總理就是最後一次,黑森與巴伐利亞選舉結果反應出選民可能餘怒未消,成為壓垮梅克爾的最後兩根稻草。學者指出,此刻正值歐盟面對越來越大的地緣政治、經濟與社會變革壓力,梅克爾交出黨魁可能引發政治不穩,甚至不無可能被黨內要求辭去總理,弱化德國在歐盟的領導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