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上多數的大都會一樣,地狹人稠的新加坡尖峰道路通勤是個夢魘。在未來10年人口白皮書還計畫再為600萬人的城市,添加100萬人口的情況下,有一個通勤配套已經在悄悄進行中了:共享自駕車與接駁車(後者於11月已開始上路)。

想像一下,你不需要在堵車的車流中咬牙切齒地走走停停,而是優雅地在車廂內開始閱讀、辦公或吃早餐。白天,大批車隊會利用導航和演算法沿路乘載和放下預約呼叫的上班族;晚上,它們可化身為清運垃圾和掃除的城市清道夫,並四處載運包裹。

為了迎合此一未來,新加坡已經開始對基礎建設、運輸法規進行前瞻性的投資和鬆綁。其中包含測試自駕科技安全性的模擬社區,並正在招商接洽10家可能承包城市自駕車隊的公司;新建案則開始「歧視人類車主」,拔掉停車位、為自駕模式設計道路標線。南洋理工大學能源研究所項目負責人表示,「讓買車完全成為多此一舉,是我們在2030年時的目標。」

新的商業模式已經摩拳擦掌。餐館與百貨為了促銷,將可推出「無人車免費到府接送」(Wallmart已經在亞利桑那開始試點這項服務);必勝客與達美樂也跟福特及豐田達成協議,未來若是搭到它們的無人小巴,就是一台「移動披薩餐車」!不同的自駕車可以為通勤提供媒合服務:單身男女叫單身專車共處一車;需要車上開會的可叫圓桌對座專車,想補眠可指定隔間臥車。

《新聞周刊》坦言,汽車堪稱進入20世紀時最偉大的文明推進器,但其影響卻非完全正面:堵車、廢棄污染、人們運動量減少(不再騎馬)、貧富分化(有錢人搬往郊區豪宅)。如今,21世紀節能自駕車可能將如汽車解決馬糞危機一樣處理多個汽車科技的副作用,包括美國每年平均700萬次車禍、36000人成道路冤魂,以及社區為建停車場而犧牲的綠地。

美國3億人平均每人每年花100小時在握方向盤。總計300億小時的生產力和專注力被釋放更是效益巨大。無人車日後可能在高速專用道以200公里時速行駛,通勤舒適又享受;跟「高房價」說再見,一日生活圈範圍暴增,儘管往便宜的、郊野的、原野生機的地方搬吧!美國為「停車」而蓋的10億個停車格,未來也僅需留一成。都市會更美、更安靜、更清新、更友善行人。

《新聞周刊》最後提醒,我們仍必須配套好防範自駕車帶來新的文明亂子。貧民窟的人若搭不起車、招不到分擔車資的旅伴,可能就會在市場上被自駕車「放生」。全球司機失業怎麼辦?停車場釋出、人們往遠搬,房價崩盤可有因應?自駕從不違規違停,國庫少了警察開單「搶錢」,稅從何處補?

自駕車有這麼多好處,但缺少前瞻投資和有遠見的政策鐵腕,我們只會把這一代人的光陰用在忍受科技陣痛上。就像車輪滾在馬糞中的100年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