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在1950年,全球人均壽命只有46歲,到了2015年,人均壽命已來到71歲。當然,傳染性疾病和突發事件仍然在某些國家造成許多死亡,而那些我們憂心的恐怖主義、戰爭、天然災害,造成的死亡總數其實在全球死亡人數中不到0.5%

「life expectancy」的圖片搜尋結果

List of countries by life expectancy

BBC報導,統計顯示,2017年全球共有5600萬人死亡,這比1990年的總死亡數多出1000萬人,全球人口增加與人均壽命拉長都是原因。

當今全球死亡人數中,超過70%死於非傳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為全球第一大死因,每3人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為第二大死因「癌症」的2倍,每6人就有1人死於癌症。其它諸如糖尿病、特定呼吸疾病,和失智症等非傳染性疾病也名列前茅。

2017年,約有160萬人死於腹瀉相關疾病,使腹瀉成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另外,2017年有180萬名新生兒尚未滿月就夭折。新生兒夭折情況在每個國家差異很大,在日本,未滿月的新生兒夭折率不到千分之一,在幾個全球最貧窮的國家,新生兒夭折率約1/20

不論國家貧富,道路事故都奪走不少人命,在2017年,道路事故共造成120萬人死亡。高收入國家的道路事故死亡率在過去幾十年大幅下降,但全球道路事故死亡人數幾乎沒有變化。

另外,自殺死亡人數幾乎是他殺死亡人數的2倍。在英國,自殺而死的人數是他殺的16倍,更是20-40歲男子的主要死因。

人類死因隨時代演進、國家發展而有所更迭。在過往,傳染性疾病的死亡率較高,1990年每3人就有1人因此而死,但在2017年,每5人才有1人因傳染性疾病死亡。

19世紀,每3名新生兒就有1名活不過5歲。到了現代,歸功於疫苗發明、衛生環境、營養供給、健保系統改善及更容易取得的乾淨水源,富有國家已少有早夭案例。即使在貧窮國家,新生兒早夭比率也已逼近20世紀上半葉的英國和瑞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