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運作快速隨時讓人精神緊繃的年代,幸福成為一種顯學,很多學者專家開始專門談論幸福,史丹佛和耶魯等機構都提供有關幸福的課程,但為微軟和其他公司高階經理人提供諮詢的心理學家完全推翻幸福這個詞,認為這種對美好時光的迷戀只會讓人們對成功的意義產生混淆。

心理學家 Anna Rowley 提倡適應力才是最重要的技能,也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門路。她說快樂是一種相對不適和痛苦的狀態,幸福不可能永遠都在,要開心,必須先學會如何變得堅強,如摔倒後能再站起來,不成功時不要悲傷。為了體驗快樂,必須能夠找到堅持的意志而不是在事情出錯時感到沮喪。

「Resilience」的圖片搜尋結果

適應力就像肌肉一樣是可以鍛鍊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研究人員找來 24 名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每日進行 30 分鐘的同情冥想組連續兩週,以及述說個人消極情緒的組別。冥想組要學習如何想像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並考慮與他們有衝突的人,而不是花精神評斷讓他們陷入困境的情緒狀態。

接著研究人員讓兩組人員看一系列遭受痛苦的人的照片,如兒童死亡或燒傷受害者,之後進行腦部掃描,並追蹤他們的眼球運動,以及詢問參與者的想法。研究發現,經歷過同情冥想的人能夠看到負面圖像中的痛苦,同時在杏仁核、島葉和眼窩前額皮質中活動較少,這些區域在情緒困擾期間會表現活躍。

而且冥想者不僅更加平靜,他們對照片主題產生的同情心也比其他群體更多,而另外一組則傾向於解釋「這個人沒有受苦,他只是一個演員」這樣的想法。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認為,冥想似乎可以培養一個人的適應力,這一特質對於需要幫助人的工作,如醫學和執法等專業人士至關重要。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針對消防和救援站工作者的研究也發現,提高適應力的訓練可以明顯提高第一線救援工作者的心理彈性和適應水平,並提高他們的樂觀態度和健康應對策略。

即使你的工作不涉及幫助別人,但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障礙、失望和挫折,無論是在社交方面還是在職業方面,透過意識到情緒和內部對話,以及情緒在行為中扮演的角色,就可以克服負面狀態。

一個人的適應力會影響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身體、心理和情感健康以及創新。Anna Rowley 認為,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但不是每個人都會感覺到沮喪,生活中有太多生命鬥士的例子,譬如一名在阿富汗爆炸中失去雙腿的截肢者 Hari Budha Magar 計劃在 2019 年登上珠穆朗瑪峰,他說「生活就是適應……當某些事情不按照我們期望的方式發揮作用時,我們會找到不同的做事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