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刊出長文報導,過去10多年來,部分美國大學在外國設分校,全美各大學也收進大批外國留學生,堪稱是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黃金期,但已有專家說,這個輝煌的年代或許已結束。

杜拜紐約大學校園。取自杜拜紐約大學官網https://nyuad.nyu.edu...

該刊指出,2014年五月,杜拜紐約大學畢業典禮上,紐約大學把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請去致辭,校長薩克斯頓(John E. Sexton)親自與來自49個國家的140名畢業生致意,他強調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無論我們希望自己多麼與世隔絕,全球各地的事件都影響我們每個人。」

回顧過去,那場距離羅浮宮杜拜分館不遠處舉行的畢典,時機上正值國際教育黃金年代的巔峰,但那種光芒很快就暗了下來。

★高教是推動美國軟實力的載具?

那個年代,美國高教產業想盡辦法將其盛名出口國外,他們宣稱高教是推動美國軟實力的載具,除了紐約大學在杜拜及上海設分校,耶魯大學在新加坡設校,杜克大學也進軍中國。

「中國昆山杜克大學」的圖片搜尋結果

那種盛況出現在2001911恐怖攻擊之後,當時部分美國人呼籲與世界增加來往,而不是退縮孤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曾說,美國人赴國外留學,是歐巴馬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一環,白宮還推出計畫,送10萬名美國青年到中國留學,中國留美學生也暴增近90%,一度高達110萬人。

2016年,川普以「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等訴求當選美國總統,顯示學術界及知識分子看重的「國際化」及「全球化」,並非全美共識。用暢銷書來做比喻,如今得跟《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說再見,現在是《Hillbilly Elegy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的年代。

於是,把國際化列為重點策略的美國大專院校,在2011年占所有院校的60%,到了2017年已減為47%。根據國際教育協會,911之後不斷增長的美國國際新生人數,首度在2016年開始減少,2017年繼續下滑。

波士頓學院國際高等教育中心主任阿爾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說,高教國際化的年代可能已結束或「正接上維生系統」,意指奄奄一息、等待救援。

★反對聲浪不只來自白宮

高等教育紀事報說,這種轉變鮮明反映在專為外籍學生而辦的英語課程大幅縮減中。現在在全美各種英語密集課程的註冊人數,已比2015年高峰時少了35%,包括紐澤西學院、洛杉磯加州州大及休士頓大學在內的許多學校,關閉了數十個類似的英語課程。

亞歷桑那大學教授李伊(Jenny J. Lee)說,對高教國際化的抗拒,並非僅來自白宮,還來自美國各大學,後者並非把全球化視為鬼怪,也並不反對與外國往來,但他們不喜歡目前美國各大專院校從事國際教育的方式,也不喜歡那些外國合作夥伴。

例如,耶魯教授2013年曾抗議校方決定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合開文理學院,理由是星國在民權及人權上風評不佳。孔子學院遭人懷疑有中國政府在背後支持,可能讓合作的美國大學噤聲。而去年沙烏地阿拉伯記者哈紹吉疑似在伊斯坦堡沙國領事館遭謀殺後,麻省理工學院決定不斬斷他們與沙國的合作,也被教職員批評為「為了錢而不顧理智」。

美國各大學在國內經費有限下,的確樂意忽視其他國家的威權傾向,接受部分威權國家出資贊助研究。事實上,高教國際化的黃金期,正是美國各大學預算緊縮之時,如今美國各州對高教的支持,若經通貨膨脹調整,還比2009年金融危機前少了90億美元(約台幣2795億元)。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美國並未立法刪減國際教育經費,或是威脅關閉海外課程計畫;許多高校的國際辦公室人員,面對立法人員、董事會及社會大眾的仔細檢視,還在卯勁推動教育國際化。

★膚淺的高教國際化

高等教育紀事報指出,國際教育理應是全面的,嵌在實體教學、教職人員的研究、學生的體驗之中。但如今焦點一直是學生的流動──把外國學生帶進美國校園,以及把美國學生送出國去。這種膚淺的「國際化」除了肇因於推動國際化的人多半自己曾有留學經驗,還因為「學生流動」是可以量化的目標,而關於國際知識、學生究竟學到什麼,評量起來困難得多。

在另一方面,911之後,美國鼓勵學生學外語,然而如今全美許多外語課程因經費不足遭裁撤,從2009年以來,註冊修習外語課程的美國大學生少了15%。且儘管出國留學的美國學生人數增加,占比仍不到所有大學生的2%。對於那些想把自己的研究及授課課程國際化的教職人員來說,少有幾所大學在評鑑升等升職時,認可他們在國際化活動上的努力。

該刊說,眼前可能是美國高教國際化發展新方向的時機,如果國際教育要往前邁進,得先完整檢視過去發生了什麼事;過去這項教育兼顧著多項高遠理想及各種財務考量,它最終是進退失據,兩者都令人不滿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