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正導致市場動盪,但較少被注意到的重大尾部風險卻潛藏在台灣。

英國金融時報以「為何台灣對美債市場造成威脅」為題,指出台灣壽險業者持有約14%的長期美國公司債,一旦台幣升值,有可能對美國債市構成系統性風險。

金融時報記者Robin Wigglesworth指出,台灣雖小,但強大的儲戶與相當約國內生產毛額(GDP)約15%的經常帳盈餘已帶動台灣成為「金融強權」,擁有全世界第二大的金融體系(相較於GDP而言),而且壽險業資產相當於GDP的規模達145%,為全球最大。

然而台灣本土經濟規模不足以容納這些龐大資金,因此台灣金融機構有1.2兆資金流向海外,而且這些資金來自民間儲蓄,而不是公共儲蓄,不像其他國家在海外的大量資金大多屬於央行準備金或主權財富基金。

經濟日報提供

台灣這些外流的資金以保守方式投資,多數投資於高信用評等的美國公債與公司債。然而根據摩根大通估計,台灣壽險業的美元債務與累積的美元資產差距正在擴大,從2013年占總資產負債表的34%擴大至接近50%。以美元計算,差距額已擴大至約4,200億美元,相當於台灣GDP72%

這令人擔憂,因為傳統而言,貨幣曝險會靠輪動的方式進行避險,但近來這類曝險日益沒有受到避險,因為買進防範外匯便動的成本上升。若台幣走升,所引發的匯損可能遠超過從債券取得的微薄利息收益,迫使台灣的保險業者退出美國市場。

Robin Wigglesworth認為,這可能構成系統風險,因為根據摩根大通資料,台灣壽險業者在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市持有的比重達4%左右,在長期公司債持有占比更達14%。壽險業者持有的美國抵押擔保證券(MBS)在過去五年更大增近一倍至2,600億美元,這使得台灣成為美國MBS證券第二大的外國持有者。

不只如此,台灣的銀行業也成為美國聯邦資金市場的第二大交易參與者,占總交易量達約12%,而聯邦資金市場正是影響美國利率之處,因此,若台灣國內發生金融動盪,甚至可能影響到美國貨幣政策的施行。

金融時報指出,台灣政府當局已透過監管措施試圖處理這些議題,但保險業者卻會尋找新方式突破限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