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等新興國家進入全球貿易和投資系統,這個「超全球化」的狀況改變了世界經濟,人員和資本流動的速度和規模空前。但有評論認為,經濟全球化沒有帶來均衡的政治和社會開放,還有學者認為,「超全球化」可能已經逼近尾聲。

BBC中文網》報導,哈佛大學學者羅德里克(Dani Rodrik)把中國等新興國家,進入全球貿易和投資系統稱為「超全球化」,經歷過去20~30年的發展,中國成為全球市場的受益者,目前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還正從「世界工廠」轉型為高科技產業,與歐美競爭。

但羅德里克認為,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國,都是有選擇、有策略地加入全球化市場,像中國著重出口,設置一堆進口障礙來保護本土企業。羅德里克指出,民族國家在全球化的作用不可忽略,其制度和政策與全球化產生衝突;日本學者伊藤元重進一步指出,這種衝突矛盾,可能會讓超全球化走向拐點。

伊藤元重認為,全球化的進口讓當地的本土市場關閉、失業增加,在此同時,外來移民還進入就業市場,讓本土政治加強,進而提升了保護主義,不只美國有這種狀況,英國的脫歐公投,也是英國人擔心過多移民造成的衝擊。

中國加入WTO後積極參與全球化,但在西方國家看來,中國經濟制度明顯不同於西方國家,國企比重極高,對知識產權和投資進行監督和控制,引發了許多國家質疑中國在WTO框架下擴大貿易的合理性,也就是質疑WTO繼續維持現狀,是否明智?這也讓美國川普政府對WTO的批評越來越強烈。

伊藤元重說,WTO沒有制裁美國能力,中國也不會對美國讓步,而現在許多研究員和政府官員會半開玩笑地說:當初不該允許中國進入WT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