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聊天視窗「對方正在輸入……」的提示長時間閃動,內心總是五味雜陳,1 分鐘、2 分鐘,游標斷斷續續,最終卻一句話都沒看到,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難以抑制的沮喪和焦慮。

「messenger chat typing」的圖片搜尋結果

很多人對這種情緒再熟悉不過了。比起在聊天框被我們看到的,那些可能已經打出來、又被刪掉的內容更讓人好奇。

文字終歸不能完全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想法和心境,哪怕面對面交流時,我們也會不由自主透過神情及肢體動作,猜測對方的真實意圖。而線上聊天時,一些看似毫無關係的指示,也開始被賦予更多意思。但最初這項功能出現,其實只是為了縮短隔閡。它的起源,是為了讓我們確認對方「還在線上」

和很多喜歡大肆吹捧創新性的技術發明不同,像「對方正在輸入……」這類已有廣泛適用性的功能,很多人會當成理所當然的存在。但它確實有來頭,在美國專利庫,它的編號為 6519639,還擁有名為「電腦網路活動監測和報告的系統方案」的專業名稱。當然,你也可以用更通俗的說法稱呼,比如「聊天提示器」。

「當時的即時聊天軟體並不會告訴你,對方是否回應你發出的消息(如 IRC AIM),要麼就是直接顯示用戶即時鍵入的字元(如 Unixtalk ICQ),但我們希望不侵犯用戶隱私的同時,兼顧通訊效率,提供讓彼此都能得到反饋的指示。」這份專利的擁有者、微軟工程師 Danny Galsser 最近在自己的部落格這樣寫。

另一位負責用戶介面設計的 David Auerbach 則表示,「聊天提示器」是為了讓人們像線下交流,維持基本的社交禮儀,而不是互相打斷對話。「面對面交流時,不打斷別人的發言是最基本的禮節;但隔著螢幕,你根本猜不到和你聊天的人此時是在思考,還是正在打字準備發言,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提示。」

囿於通訊技術的限制,那個年代的撥接上網也經常遇到斷線,設計提示也可以用來確認雙方在線狀況,避免讓你對著空氣自說自話。

1999 7 月底,Danny Galsser 完成了「聊天提示器」的網路檢測和通訊功能,之後就整合到 1.0 版本的 MSN Messenger,後者是微軟開發的第一代即時通訊軟體。別小看只有幾個字的即時提醒,據悉上線後,MSN消息服務約95%流量都被它占據,用戶真正發出的消息其實只占 5% 左右。

這項功能也受到不少用戶認可,還迅速被美國線上(AOL)和雅虎「借用」。有趣的是,微軟從未因這項專利告過任何公司,反而還和不少競品簽署專利交叉協議。

如今,你使用的 WhatsApp、蘋果 iMessage Slack 等,都可以看到「XXX 正在輸入」字樣,要不就是帶有刪節號的氣泡提示,它就像自然形成的共有特徵,根植於各大聊天軟體的互動介面

「聊天指示器」拉近線上距離,卻也放大了我們的情緒

「對方正在輸入……」並不是唯一一個流行的「聊天提示器」,你肯定還看過已讀/未讀回條、消息已送達、誰看過你的主頁、你又看過誰的主頁等設計。本質上,它們都是記錄用戶的痕跡,進而增強線上社交的互動反饋。

不過眼下,「聊天提示器」早已被賦予微妙的含義,像是停頓時間太長,或是收到消息卻視而不見,都會引發「被隱瞞」、「被敷衍」等各種感覺,更嚴重一點會解讀成「友誼走到盡頭」。

畢竟,我們不能再像以前聊 MSN 那樣,用「隱身」或「請勿打擾」為自己製造「不在線上」的理由,在這個手機不離身的「永遠在線」時代,「對方正在輸入……」與其說是用來「確認在線上」的工具,倒不如說是體現對方和你關係好壞的證明。

哪怕是看到消息的人此時並不想 social,又或是打算空閒時再回覆,但對發消息的人來說,「秒回」顯然才是最期待的結果,除非你直接一字一句打上「我現在有點忙」這理由。

David Auerbach 也坦言,「對方正在輸入……」這個設計仍有不足之處,依舊無法解決線上聊天的即時性問題。「它只是預告一件即將發生的事,卻又給我們留下猜測和思考的空間;它會讓你不可避免建立心裡預期,但你總會感到失望,因為別人的回答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但一些專家也表示,提供預期反饋,對於緩和某些人際溝通仍有一定幫助,怎麼看待這些指示器的意義,關鍵在於你和對方的關係。

美國華盛頓大學語言學教授 Naomi S.Baron 就稱,對父母來說,他們和孩子聊天時會更喜歡看到閃動的提示,這意味著孩子已閱讀自己的消息並開始回應,之後只需耐心等待即可。但如果沒有這些指示器,人們可能會更加不知所措。即使不提示,社交焦慮也難以消弭

面對面說話,人們會傾向收穫即時回應,但使用聊天軟體,你完全可以先花時間整理思緒,再選擇在某個恰當的時間點回應對方。這本是社交網路帶來的便利性,如今卻變成了需要我們花更多時間應對的問題。

The New Republic》雜誌文章指出,「對方正在輸入……」的存在,正變相加快我們的聊天節奏,書面語和口語本來就需要轉換過程,提示器則帶來不必要的焦慮情緒,況且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將自己所想的全都寫出來。

提示是雙向的,對方也會不由自主根據「對方正在輸入……」的閃動時間設下預期,預估你可能發出內容的長短,然而很多時候,也許只是打了一堆字然後又反覆按刪除鍵,彷彿能看到對方想好了長篇大論卻欲言又止,最後只回覆兩個字「好的」。

今天,即時通訊工具的發展已經夠成熟,依靠智慧手機,它們肆無忌憚地占據我們大部分瑣碎時間,聊天的載體也開始有更多的選擇,或語音、或視訊通話,甚至是純表情符號。但聊天本質上還是為了對話,大部分的人在這件事,終歸還是喜歡文字所映射的某種情調,況且它最簡單,也最不會讓人感到有壓力。

而「對方正在輸入……」,或許和手機 App 氾濫的小紅數字一樣:它既提供了我們所需要的功能,同時也逐漸變成一個極具迷惑性的標記。

事實上,在聊天工具剛興起的時代,曾經出現過一個叫「Unixtalk」的聊天應用軟體,它和今天我們需要打完一句話再按下發送按鈕不同,這個軟體可以讓對方即時看到自己正在輸入的內容,當然也包括了你已經打出來然後又刪掉的部分。

之後,Google 開發的多功能溝通工具 Google Wave 也嘗試過這種呈現形式。開發者認為這能更好地還原出線下面對面溝通的感覺,而且你完全可以在別人打出一整句話前,就立即開始回覆,讓對話或協作變得更高效,也就是所謂的「即時性」。

然而這種嘗試失敗了,不少人體驗後反而說,這會讓自己在聊天時變得更加謹慎和克制,更重要的是,有誰願意在線上抱以絕對開放的心態,讓他人看到自己全部的心思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