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之下,人們彼此減少接觸,從購物到辦公都一一轉往線上,然而該如何在網路上辨識身份,就成了難題。網路辨識身份容易造假或釀成詐騙,造成不必要的財務和人力成本;然而,若過度強調實名,曝光過度個人資料,也會有隱私疑慮,尤其疫情中多國政府使用手機追蹤染疫者,造成爭議。

《經濟學人》報導,因為疫情,人們從日常購物到工作都轉為線上,為的是盡可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然而在虛擬網路世界,該如何辨別身份變成相當棘手的問題,如線上打卡上班、網路消費、網路交友等,都難以百分百確定是本人在進行。

一般來說,商家會以信用卡資料為最準確的身份依據,建立消費者資料庫。然而政府部門不能用信用卡作為身份辨別工具,因為政府與人民之間不只是金錢交易。在疫情之下,若政府本身沒有完善的國民身份資料庫,許多政府業務就顯得一團亂,如離婚和收養的程序碰到困難,尤其過去仰賴紙本作業的政府部門更是難以招架。

The Local》報導,義大利政府就因為疫情關閉實體部門,不得已啟動老舊的政府緊急支付系統,結果造成大當機。在美國華盛頓州政府,也發生網路身份詐騙,導致州政府損失了6.5億美元的悲劇。

與數位化不足的政府相對的是愛沙尼亞,一個已經盛行數位身分證行之有年的小國,因此在疫情中,透過數位身份的追蹤,就可以掌握每個國民的路線,讓疫情不至於失控。而美國和英國等常常被詬病政府系統老舊的政府,並非沒有為了建立國民數位身份資料庫而努力,只是一直在隱私議題上卡關,如英國首相強森就曾公開反對數位身份資料庫。

反對者認為,這只會讓政府權力無限擴張,可以輕易窺探人們的隱私,追蹤人民的軌跡,而且容易被駭客入侵,洩露國家機密,損失大筆金錢。還有另一個問題,若是美國、英國這樣人口眾多組成又複雜的國家,要想建立數位身份辨識系統,得花上鉅額金錢以及數年時間才能完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