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從來沒中過樂透、也從來沒以3,000萬美元價格將新創公司賣給Yahoo的人來說,過去的研究似乎提供了一點小小的安慰:某種意義上說,賺更多的錢並不會讓你更幸福。但新的研究揭穿了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說法。

 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教授、經濟學家Betsey Stevenson和Justin Wolfers即將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年5月特刊Papers and Proceedings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錢能讓你無止境地感到幸福。在這篇題為《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ncome: Is There Any Evidence of Satiation?主觀幸福與收入:何時有滿足的跡象?》的論文中,兩位作者下結論說,幸福感與收入之間的關係大致是線性的,前者也不會隨著收入的上升而減弱。即使有饜足點的話,我們目前也尚未達到。

這項研究發現,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之間的相關性與你是富人還是窮人無關。研究指出,家庭收入和研究對象的幸福感之間的呈正相關,即使在很高的收入水準也沒有表現出饜足現象。Stevenson和Wolfers總結說,在富國和窮國間進行跨國比較,以及在一國內的富人和窮人間比較時,上述關係也是成立的。

 具體來說,在收入不足1萬美元的美國人中,僅微略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說自己非常幸福,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說自己對生活非常滿意。在那些收入超過50萬美元的人中,有100%的人說自己非常幸福,且對生活非常滿意。在美國以外, Stevenson和Wolfers也發現同樣的趨勢。兩人在報告中指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沒有證據表明,在任何國家過了某一饜足點之後上述直線的斜率變小了。

為什麼錢越多意味著今後的日子越快樂?Wolfers說,他將這一問題留給他人來解答,但他也有自己的理論:這可能是因為這種關係並非像你的收入和你能買幾部iPhone之間的關係那麼簡單。這關係到你能所能選擇的錢越多,你的選擇愈大愈多。Wolfers說,這並不意味著如果你覺得為非營利組織工作感到更充實,但為了賺大錢你必須改行做公司律師。

Stevenson和Wolfers的研究似乎與經濟學家理Richard Easterlin在1974年的研究結論相矛盾:後者認為經濟和幸福數據形成了一個悖論,即過了某一點之後收入增加並不能令幸福感增加。Easterlin曾經寫過一段很有名的話:在貧困國家,人們一旦能買得起生活必需品就會更幸福。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教授Richard Layard所做後續研究得的結論是,平均收入在30,000美元以上時,更高的平均收入並不能保證更多的幸福。

在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任經濟學家的Easterlin並不認同這項新的研究。他對MarketWatch說,當較長時間觀察那些收入逐步走高的人會發現,更多的錢不會讓人更快樂。如果你在某一時點比較不同收入人群,你會發現收入高的人通常更快樂。但你不能據此得出結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收入越高人越幸福。Easterlin悖論說的就是指這個。

其它因素也可能使那些希望透過增加財富來提高幸福感的人們失望:其它研究顯示,與那些不太看重財富地位的人相比,那些注重物質的人會感到不太幸福。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2011年對1700對已婚夫妻的調查顯示,在計算婚姻關係質量時,那些稱金錢對自己不太重要的夫妻的得分會高約10-15%。這表示他們較少發生衝突,擁有更穩定的關係。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Couple & Relationships Therapy期刊上。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Jason Carroll告誡說,收入水準和物質享樂主義不同。

自經濟衰退以來美國人的幸福感並沒有出現較大起伏。蓋洛普-Healthway幸福指數(Gallup-Healthways Well-Being Index)顯示,過去五年儘管有跡象表明經濟正在改善,但美國人的幸福感並沒有增強。自2008年開始以來該指數的編制者調查170萬美國人,試圖衡量出美國各州居民的幸福水準。他們向受訪者提出的問題包括:你幸福嗎?你的身體和情緒健康嗎?工作環境如何?你在接受此次調查前的一天心情是鬱悶還是快樂?從調查結果看,連續四年夏威夷州居民的幸福感都排在全美首位,而
西維吉尼亞州居民的幸福感總是排在最後一位。
Quentin Fottrell-MarketWatc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