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ndesliga球隊將在本月的歐洲聯賽(Champions League)決賽中相遇,德國Dax指數本周創下新高,德國工業產出持續強勁、3月份製造業產出增長1.4%,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歐洲央行(ECB)近期一份備受爭議的調查顯示,歐元區的最大經濟體存在著一個根本性的矛盾現實:德國很富足,但德國人卻不富。怎麽會是這樣?

 德國富不難解釋:以製造業和出口為基礎的德國經濟成長模式正展現強大的生命力。過去三年裡,在德國股市企業市值增加的主因有很大部份來自那些不怎麽知名的公司,至少在德國之外沒什麽名氣。

 生產機械製造商Kuka就是一例。2009年全球經濟陷入低迷以來,Kuka的年銷售額幾乎成長了一倍,在2012年達到18億歐元;其稅前盈利也成長近一倍。2010年以來,Kuka股票的表現已領先德國股市大盤200%。其他的佼佼者還包括日用品集團Henkel、消費品集團Beiersdorf、醫療集團Fresenius和製藥公司默克(Merck)。儘管這些企業受益於德國國內因素的影響,(例如Kuka就是德國本土汽車製造商的重要供應商)但它們的基本成長點還是出口市場。

 

德國人窮讓人無法理解。歐洲央行的調查充滿限定條件,被批評者批得體無完膚。住房自有率低是這一“財富鴻溝”的重要原因。彌補這一鴻溝的方法是,讓德國人持有更多股票。歐洲各國民眾的持股率數據是出名的難找,但歐洲證券交易所聯合會在2007年進行的最近一次相關調查發現,德國人的持股率為14%,與英國人持股率相當,為法國人的兩倍、義大利人的一半左右。也許,德國人應該拋下對歐元區危機的擔憂,集中精力把握好本國的繁榮。

《金融時報》 Lex專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