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Watch專欄作家Matthew Lynn認為,儘管美聯準會一再談論QE減退,但是在全球性的量化寬鬆很可能會變成長期性措施,這可由日本的歷史經驗所得知,也是各國央行及銀行家們權衡利弊得失後必然的選擇。

以下即Matthew Lynn的評論全文:

3  

9月美QS減退的可能性已不存在了,是時候來談論10QE減退了。一旦10月減退也成為泡影,或許我們就該談論12QE減退,談論印鈔歲月在聖誕節前後走向尾聲的可能性。可是,就算聖誕樹被扔進了垃圾堆,量化寬鬆也不會結束,而是會和我們一起聆聽一次又一次的新年鐘聲……

遲早有一天,對於QE這個縮寫,我們會比IT還更熟捻於心。

不過實際上,當各國央行真的要結束自己2008年和2009年前後啟動的量化寬鬆計劃,他們都會發現,嘴巴上說減退容易,而要實際做到實在太難了。看上去,量化寬鬆有變得愈來愈像老鷹樂隊(Eagels)名曲的加州旅館(Hotel California)你任何時候都可以結帳,但你永遠也無法離開。

回顧歷史上,一國央行以如此大規模的印鈔,只有日本有過如此的先例。日本2001年就開始量化寬鬆了,而十三年後,量化寬鬆的程度依然可觀。其實,我們根本找不到理由來相信,在美國、英國或者其他開始印鈔的國家,故事會和日本有所不同。

現在,這些央行已經很難向市場傳達明晰而透徹的訊息,讓市場了解自己目前到底是如何規劃貨幣政策的。

美國的聯準會儲是最重量級的,自然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例子。早在春季,他們就開始高調談論自己可能要結束這種大規模印鈔,每月購買債券的操作。毫無疑問,當官員們說這種刺激總該有個結束的時候,他們的態度是非常認真的。畢竟,在一開始的設定上,量化寬鬆就是一單次且臨時性的危機應對措施,而不是一種永久性的長期計劃。

但是當他們還沒有真正去終結量化寬鬆,只是說說而已,就立即看到就業數據、零售數據、信心數據全部出現了可怕的反應,於是他們只能決定,冒這麼大的風險不值得,最好還是繼續寬鬆下去為妥。

美聯準會的情況絶非個案。英國央行的新行長卡尼也造成了同樣的混亂結果。當卡尼履新時,他推出了所謂前瞻指引政策,告訴市場利率未來幾年將會是怎樣的走勢,以及在何種經濟條件下將會有更多量化寬鬆措施推出。

結果如何?結果是交易者們立即開始推動利率上漲而不是下跌,發生的結果正是英國央行行長不願意看到的。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推出了自己的環保版量化寬鬆,即直接向銀行系統提供廉價資金的所謂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這最初也是一項緊急措施,但近期他卻在談論是否將其無限延期的問題了。

在將來,我們肯定還會不斷聽到關於量化寬鬆會在這個或者那個時間點結束的說说法。聖路易斯聯準會行長布拉德上周宣稱,10月減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很快我們就會聽到12月、1月……總之,就是這樣。每一次,我們都會聽到討論減退量化寬鬆的問題,而每一次,央行都會先在對峙中退卻。

對於這些,我們沒有理由感到吃驚,因為歷史已經告訴我們,情況就是會這樣發展。第一次量化寬鬆實驗是日本央行2001年時啟動的。和後來的美國及英國一樣,當時的日本也只是想採取一種臨時性措施,讓經濟走出破壞性的長期低迷。可結果是,“臨時性”這三個字變得越來越名不符實。日本央行持續印鈔已經印了十三年,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看不到結束的跡象,而且實際上,他們還越印越多了。

美國也好,英國或者歐元區也罷,也都走上了這條路,一切不會有什麼不同的。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列出三條量化寬鬆計劃難以結束的理由。

首先,量化寬鬆並沒有真正的成本。量化寬鬆的批評者們说,這會造成惡性通貨膨脹,他們甚至還舉出當年威瑪德國的例子,(Weimarer Republik是指1918年至1933年期間採用共和憲政政體的德國,於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霍亨索倫王朝崩潰後成立。)預言我們很快就不得不拿小車推著鈔票購物了。

或許這情景有一天真的會發生,但目前是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跡象。在日本,通貨膨脹率一直苦苦掙扎,隨時可能跌到2%以下,量化寬鬆推出至今,物價常常都是下跌多過上漲。在英國,量化寬鬆開始之後,通貨膨脹其實是下滑了,顯然不比長期平均值更可怕。美國的情況也大致是這樣。

又或許有人會说,這只是一種假象,只要我們稍稍改動一下計算價格上漲的指數的構成,就會看到不同的數據。可是,我們必須承認,眼下的一切和威瑪德國根本就不相干,當時那樣的通貨膨脹所有人都會清楚感受到的。如果沒有真正的通貨膨脹,那麼量化寬鬆就沒有任何真正的風險。甚至,央行並不需要真正印鈔,他們只要動動手指,讓電腦螢幕裡的數字變一變就可以了。總之,他們為什麼要停下來?

其次,經濟的境況依然脆弱。印鈔或許可以防止經濟崩潰,但是並不能帶來真實的,可持續的增長。經濟是否能夠實現有力的增長,其實還是取決於技術、創新、稅率、教育、基礎設施和人口增長等等因素,而不是取決於貨幣供應。可是,如果經濟依然疲弱,央行就更加不會願意去終結量化寬鬆,因為他們害怕這樣的做法會造成太大的損害。

最後,我們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是,終結量化寬鬆會打壓股市。央行及銀行家們會裝作他們對此並不在乎的樣子,但事實是,他們在乎。市場的行情會決定媒體的標題,會影響大家的信心,進而影響到經濟。或者我們也可以換個陰謀論的角度來解讀,央行及銀行家們自己也都有不少股票,他們可不想虧錢。

那麼,我們的結論是什麼呢?不管人家說是10月,還是12月,或者是明年某一時刻結束量化寬鬆,我們都充耳不聞最好。終結量化寬鬆正變得越來越不可能,因為很難找到繼續下去可能造成的明顯損害,相反倒是終結它的代價顯而易見。全是風險,沒有回報的事誰會做?

這就像加州旅館一樣,你想不想結帳都無所謂——反正你無法離開。再過兩年,市場就會徹底明白這一點了。

MarketWatch - Matthew Lyn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